可汗學院金融學(一)

利息


利息計算公式

p:本金,y:年數,r:利率

單利計算公式:p(1+r*y)

複利計算公式:p(1+r)^y


現值


現值(Present Value):假設我現在可以給你100美元或者1年後給你110美元,你應該如何選擇(假設是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即如果你選擇了一年後給你110美元,無論如何我都會給你,同時假定銀行利息爲5%)?這樣即比較一年後的110美元和現在的100美元哪個更值錢。顯而易見,100(1+0.05)=105美元,即如果我將100美元存在銀行一年後會獲得105美元,或者110/(1+0.05)=104.76美元,無論如何一年後的110美元都要比現在的100美元更值錢。而104.76美元就是一年後的110美元對應到現在的現值。

考慮更爲複雜的一點情況,現在有三種選擇,現在給你100美元,或者兩年後給你110美元,還有就是現在給你20美元,一年後再給你50美元,兩年後再給35美元。現在我們可以分別計算一下後兩種情況下的現值。第二種:110/(1+0.05)^2=99.74,第三種情況:20+50/(1+0.05)+35/(1+0.05)^2=99.36,所以這種情況下第一種情況好於第二種好於第三種。

如果現在將利率調整爲2%,那麼110/(1+0.02)^2=105.72,20+50/(1+0.02)+35/(1+0.02)^2=102.66,這時第二種情形好於第三種好於第一種。也就是說,利率下降時,貼現減少,現值提升。

再考慮一種更爲實際的情況,即如果我存一年錢和存兩年錢利率通常是不一樣的,假設一年的利息是1%,2年的利息是5%。那麼第二種選擇的現值爲110/(1+0.05)^2=99.74,第三種選擇的現值爲20+50/(1+0.01)+35/(1+0.05)^2=101.25.可以看到這時第三種選擇好於第一種好於第二種。

從上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出,經濟學不同其他一些較爲嚴謹的學科,它的模型都是基於假設所作出的,當假設不同時,得出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資產負債與權益


資產=權益+負債

資產就是我先在擁有的所有財產的價值,比如我現在只有一棟房子,它價值100萬元,那麼我的資產就是100萬。但是這個房子可能是我貸款買的,我有25萬現金,又向銀行貸了75萬的款,那麼我的負債就是75萬,我的權益就是25萬。如果我換不上貸款,那麼銀行就會收回房子,這時銀行會賺25萬,而我什麼都沒有了。而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房價變化了,比如升值或者貶值了,負債不會變化,而權益會隨着房價的變化而變化。


房屋淨值貸款


我用100元買了一套房,房子啊那裏一年,房價大漲,現在這套房子值150萬了。這一年我什麼都沒幹就獲得了50萬,現在我的資產是150萬,負債是75萬,權益是75萬。我的資產和權益都增加了,我是一個有錢人了,我想去旅遊但是沒有現金怎麼辦。貸款,對,我又想到了貸款,我現在去銀行貸款,我的房子價值150萬,假設銀行可以貸給我房子價值75%的現金,那麼就是112.5萬,由於我之前已經用這套房子帶過75萬了,那麼銀行現在還可以給我37.5萬元(或者你也可以用50*0.75,結果都是一樣的)。現在我有現金了,我可以去旅遊了。我花了10萬元走遍了全國。那麼我還剩下的資產爲150+27.5=177.5萬元,我的負債爲112.5萬元,我的權益爲65萬(37.5萬房屋淨值+27.5萬現金)。


租房or買房


假設有兩棟相同的房子,租的話大約3000元每月,買的話要100萬,我還是有25萬元的現金。那麼現在可以算一算是租房好還是買房好

租房每年花費:

租金:3000*12=36000

把25萬放在銀行獲得的利息(假設利率爲4%):250000*4%=10000

那麼租房每年的花費爲36000-10000=26000元

買房花費:

需要想銀行貸款75萬,每年償還利息(假設貸款利率爲6%):75000*6%=45000

因爲償還貸款,或許我可以減一部分稅,假設我們年收入10萬元,去除還貸的錢後爲55000元,假設稅率爲20%,那麼減少的稅款爲:

100000*0.2-55000*0.2=9000元

那麼買房每年要花費的錢爲:45000-9000=36000元,這還只是在償還利息的情況下。

當然在房市好的時候房子還是值得買的,畢竟你用100萬買的房子會升值。


房價上漲謎團


這裏以美國2000-2006年這段時間的房市爲例。在這段時間內,美國人口增加了大約1.5%,收入下降了1.3%,房屋的數量增加了6%。如果淡看這些,根據供求關係,你可能會認爲房價應該下降,然而事實上這段時間美國房價上漲了大約40%,爲什麼會這樣?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貸款的標準降低了。2000年之前我買房或許要付25%的首付,並且還要有很好的信用評級,但是現在,或許只要10%的首付,並且對於信用的要求也不是那麼高了。對於大多數租房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爲付不起首付而不能買房,而現在首付降低了,貸款容易了,更多原來租房的低收入者開始貸款買房。但是這裏又有一個問題,貸款爲什麼變得容易了?

90年代或者更早時,人們想貸款只能去銀行,銀行會審覈你的信用和其他一些東西然後確定是否貸款給你。但是現在,我不需要去找銀行貸款了,而是去找“本地按揭貸款經紀人”,或許是國家金融服務公司,而國家金融服務公司又會從像貝爾斯登這樣的投資銀行獲得資金,也就是將貸款轉嫁到投行上,投行的資金又從投資人那裏獲得。投資人爲什麼要向某個投行投錢呢,這是又要引入評級機構,比如標普。評級機構會對投行進行評級,當違約率較低時,這些貸款就是優質的貸款,值得投資。所以投資人對投行進行投資,而貸款人還的利息最終也會流向投資人,當然金融服務公司和投行都會有手續費。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麼這段時間內違約率比較低呢?答案是因爲房價的上漲。我貸款了100萬元買房,加入有一天我還不起貸款了,那麼我將房子賣掉就是,這是房子可能已經價值110萬了,我還完貸款後還會剩餘10萬元。

再來梳理一下整個過程:貸款標準降低->買得起房子的人增多->房價上升->違約率降低->相關機構(投行等)信用評級升高->感知到的貸款風險下降->更多的人投資放貸->金融機構(投行、金融服務公司)想要使更多人貸款->貸款標準降低。


債券和股票

一個公司的資產=權益+負債,當公司需要錢時,可能發行股票,也可能是債券,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股票相當於公司的權益,比如某個公司,如果它的財務報告顯示的總資產是一億,負債是六千萬,相應的它的權益就是4千萬。這時如果它在市場上有1000萬股股票,那麼根據它的財報理論上它的每股價格應該爲4元(權益/股票數)。而這時如果市場上每股爲3元,市場認爲它的權益應該爲3千萬,總之股票是從權益裏出的。

債務是公司從銀行貸的款欠的錢,銀行或許會將這些債務做成債券放到市場上,如果銀行發行了60000份該公司的債券,那麼每份的價格爲1000元。投資者可以購買這些債券,當到日期後,會獲得一定的利息。

股票和債券的區別在於股票是劃分的公司權益,而債券是劃分的公司債務。對於購買股票或者債券的人來說,購買股票的人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其獲得的利益會隨着公司盈利的變化而變化,而購買債券的人相當於公司的債權人,一定程度上不受公司經營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公司虧損還是盈利,到期都得還我那麼多錢(還得起的情況下)。


參考:

可汗學院《金融學》1-18課


發佈了10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97 · 訪問量 7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