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傳聞]Google總部不滿 李開復你在做什麼

李開復因爲深受比爾·蓋茨的青睞而成爲中國學生的“精神教父”,頂着“成功學專家”和“技術天才”的光環。但現在,他的光環似乎黯然許多。在替Google開拓中國市場的這一年裏,李開復經歷了太多的懷疑和指責。
  
    履新伊始,李開復就致力於Google的本土化,首先是做漢化,李開復、周韶寧爲首的Google中國管理層對Google走漢化之路非常堅定。狗年春節前夕,Google悄然推出自己的中國網站www.google.cn。
  
    這一舉措在國內遭遇信息產業部對ICP牌照方面的質疑和狙擊,一度造成登錄不穩定,半年流量僅爲Google.com的1%,幾乎不及一個一般性新產品上線後的水平。Google.cn在公關和市場方面的負面影響,已經嚴重影響了Google.com在中國的運行,並波及整個Google公司。對此,Google合夥創始人布林甚至發表了“或將重新評估Google.cn”的評論,引發了Google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
  
    2006年4月,Google中國發布了中文名“谷歌”,這導致了與美國總部的明顯衝突。Google總部,許多人堅決反對在“Google”之外再起名,所以通過美國總部的服務器,一度將“谷歌”的信息給屏蔽了。而且,“谷歌”在國內惡評如潮,受到中國網民的強烈抵制,甚至成立了“反谷歌聯盟”。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對外發布的2006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搜索引擎市場上,百度繼續成爲多數中國用戶首選的搜索引擎,而Google的市場份額爲25.3%,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8個百分點。一些分析人士認爲,Google在國內經歷着反覆難以登錄的困境,因爲服務器不在中國、政策的環境以及其他種種原因造成如此現狀。
  
    此時更有輿論懷疑李開復在Google中國,僅僅是忙於經營個人品牌,對Google主營的搜索業務很少過問,甚至對搜索瞭解甚少。因爲這一年來,在技術上Google.com越來越不穩定;在產品上,Google中國的新產品總是引發非議,比如漢化和虛擬圖書館等。
  
    業內一位資深專家認爲,Google本身就存在服務器“遠在他鄉”所帶來的不便利,而要克服這一困境,更加需要在系統維護等各方面下功夫,但這方面,Google中國做得遠遠不夠。搜索引擎是一個龐大的軟件系統,對新技術開發要求特別嚴格,而從李開復進入Google中國後的情況來看,Google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與百度相比,在技術開發方面,Google中國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拉大了。
  
    此外,9月微軟擊敗Google,和中國電信達成戰略合作,共推互聯網搜索服務,也讓人質疑李開復的政府公關能力。
  
    李開復一年來的本地化工作成效不大,開局不順。有人認爲,做漢化是小乘,李開復更應該做的是把服務器搬到中國來,獲得對實際業務的控制權。據瞭解,google中國的技術人員實際上並不負責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開發,即使是中文搜索的核心工作也放在美國。在中國的技術人員甚至沒有對Google.cn頁面設計的話語權,更不要說接觸Google的主流產品了。在這種狀況下,要求Google中國的技術人員開展新產品的開發簡直是強人所難。
  
    面對狹窄的權力空間,中國區總裁們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周韶寧已經挺不住了,於12月31日正式離職,原因是向總部提交的一份本地化發展策略遭到總部否決。李開復,你還能挺多久?
發佈了2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