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會覺得蘋果已無創新?耶穌已死,商人掌舵!!

自從喬布斯去世以來,每逢蘋果新品發佈會,“蘋果無創新”這五個字往往會老調重彈。觀察者們總是會期待一個天才般的、跨時代的產品出現,而庫克總是以商人的姿態迎合市場。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不可迴避落差。

這次蘋果秋季發佈會同樣如此,朋友圈早已一片鄙夷,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對庫克的吐槽和對喬布斯的懷念之中。

人們總是懷念那個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但與其說是“蘋果無創新”,還不如說,“蘋果無創新”這一觀念僅僅只是對喬布斯宗教般的崇拜。庫克時代的蘋果一直都在創新,只是創新的方式與喬布斯不同。一個是開放和傾聽,而另一個是獨裁和決定。

庫克正在帶來一場宗教改革。蘋果正在帶來現代科技社會的變革。

科技世界的耶穌已死

庫克曾這樣描述喬布斯的精神遺產:

喬布斯認爲,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狹小的櫃子中。他們以爲自己無法對事物產生重大影響和改變。喬布斯從不接受這種哲學。

喬布斯作爲一個獨裁者,蔑視市場規則、不屑於慈善事業、獨攬公衆實視線、反對分紅和回購、迴避大型併購等做方法無一不是逆消費者而行,強行爲衆人做決定。

喬布斯是天才,喬布斯亦是暴君。據說早年間的蘋果萬聖節上,喬布斯曾把自己打扮成耶穌。潛意識裏,喬布斯相信,自己是科技界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耶穌。作爲一個死後近4年依舊在被全世界敬仰和討論的人物。

喬布斯的確成爲了科技世界的“耶穌”。 無論是從商業、科技、工業設計、人文、藝術哪個角度,喬布斯都樹立了一套標杆,制定了一套規則。然而在他死後,龐大的事業似乎無力也無人再進行天才般地開拓。

Apple Watch作爲庫克時代主導的第一款新品類,相比iPhone的成功可謂慘敗,人們在失望之餘總在心底預留了喬布斯的位置——如果是喬布斯來,一定會做到更好吧?

他的遺志被無數人所繼承,僅僅在中國大地上,雷軍、賈躍亭、羅永浩、黃章等企業家就無數次表達了對喬布斯時代的景仰,並時常以喬布斯的繼任者自居,認爲喬布斯死後,蘋果再無創新。他們接過那位天才的衣鉢,開始了自說自話的商業表演。

地理大發現的後時代

有人問,是時代決定了喬布斯還是喬布斯改變了時代?

但是,喬布斯身處的時代是移動互聯網的“蠻荒時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大潮中,太多的用戶需求需要被解決,開拓者比比皆是,喬布斯身處亂世之中,自然造就成爲英雄。

喬布斯時代,蘋果在創新,這樣的創新因爲生在蠻荒時代,所以開天闢地、所向披靡,給人們帶來極其震撼的感官刺激。蠻荒時代需要的是跑馬圈地,需要的是規則制定,作爲開拓者和立法者的喬布斯,他決定了世界,他自然成爲神話。

如果用一個更形象的比方來看,公元1500年前後,哥倫布、麥哲倫等開拓者發現了新大陸,這種新鮮感、刺激感、冒險感讓世界躍躍欲試。但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結束後,世界雖然再無新大陸,但卻迎來了經濟整合、產業創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帶來的同樣是創新,只是創新的維度不同。

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日趨成熟的今天,市場規則早已確定,行業邊界也可以預見,任何具體產品形態創新都顯得微不足道。這個時候的創新更多是生態的整合。

移動互聯網行業正處於產業升級之中,生態圈、用戶體驗都需要不斷完善,庫克所領導的蘋果在做的,正是這樣一件事情。

庫克時代蘋果的改革

庫克時代,蘋果的創新雖然不似喬布斯時代那樣激進,但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友好的蘋果。這或許正是庫克的宗教改革。

英國《經濟學人》在去年就曾指出,蘋果目前的戰略與喬布斯在位時相比已是大相徑庭,蘋果公司未來將更加依賴“生態系統”,而非硬件設施。蘋果更加重視的是即軟件、服務、數據以及大量合作伙伴的集合體。

儘管上世紀80到90年代,微軟幾乎把蘋果的生存空間擠壓殆盡,喬布斯仍然說,“微軟沒有品位,不是小的地方沒品位,是大大的沒品位。他們不是二流產品,而是三流產品。微軟的產品中沒有原創的東西,沒有文化品位注入。”

喬布斯的偏執在庫克這裏變成了合作。蘋果昨日不僅舉辦了一場新品發佈會,還請了微軟的副總裁前來站臺。有人說,微軟和蘋果桌面操作系統終有一戰,但我們看到的是雙方的握手言和。微軟Office全面支持iPad Pro,併爲iPad Pro定製手寫筆和鍵盤,兩位仇家終成基友。

開放僅僅是一方面,這次發佈會上,我們看到的是庫克時代更具格局和視野的蘋果。更強大的iPhone、更優秀的iPad、更多彩的Apple Watch僅僅是產品的改進,而從生態角度來看,全新Apple TV將搭載基於iOS系統的tvOS系統,也具備了應用商店功能,允許未來的應用程序在手機、平板以及電視三大平臺同時運行。iOS 9則帶來衆多的細節改進,例如iCloud雲服務中新增設備管理標籤、Spotlight搜索新增社交網絡好友搜索、多任務管理界面新增常用聯繫人管理、窗口多任務、全新壁紙管理功能等。iOS 9的功能也將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易用。

如果要說庫克時代天才般的創新,實際上同樣存在。易用而且被安卓機普遍學習的Touch ID,這一創新帶來了更強大的體驗。而蘋果HealthKit和HomeKIT則引領了時代的潮流,這種生態上的創新,或許需要上十年才能逐漸滲透進入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更加重視中國市場、更加註重用戶感受,喬布斯想的是改變世界,庫克則是基於產品不斷的升級迭代推出更強大功能的產品,並且基於產品營造生態圈,塑造一個蘋果手機爲核心的智能生活習慣,這個或許纔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創新。

後記:

意大利小說家烏貝託·艾科(Umberto Eco)曾將蘋果平臺比作天主教,將微軟比作新教。他寫道:“Mac電腦證明,蘋果的每一步前進所必需堅持的信仰。”對比來看,微軟則“允許自由解讀聖經……並認爲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得到救贖。”在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可能正站在“宗教改革”的風口浪尖。

始於歐洲16世紀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新教基礎,同時也瓦解了羅馬帝國頒佈基督教爲國家宗教以後由天主教會所主導政教體系,爲後來西方國家從基督教統治下的封建社會過度到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奠定基礎。

喬布斯教會那個封閉、獨裁的時代已經結束,庫克時代的蘋果正在做的就是如此,庫克時代的蘋果奠定的是未來科技社會的基礎。

發佈了2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2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