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例会成为鸡肋

        每到周末是最热闹的时候,会议室,走廊,甚至楼梯口都有一堆堆的人在讨论,我们都习以为常,一封邮件或者一个飞信告知何时何地,就会准时参加。带过很多的小组,也参加过好多会议,我从客观的角度逐步阐述关于会议的一些想法。
        刚接触头脑风暴的时候,大家很新鲜,一有什么问题就召集一批人,坐在一块讨论半天,有人负责主持,有人负责记录,也算是一个小会议吧,问题可能最终没有解决,但是大家都有了新的认识,也算是有所收获。后来随着大家在一块的时间长了,彼此比较熟,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总是区分不开,平时工作学习中也打打闹闹,甚至在一块讨论的时候不知不觉的跑偏,扯淡半天,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大多草草了事。这也就出现了后来的情况,谈会色变,每次我们班长组织一个讨论,大多都是不情愿的态度:又开会?!错不在人员,在组织者,如果一个会议对个人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欣然前往。说到这不禁想到了老师上课,为什么有的老师的课就是喜欢听,有的宁可逃课也不愿去浪费时间,是一个道理。
        所以一个有效的会议很重要。
        导师制已经运行一年了,我的组员换了好几批,平时例会不断,我也旁听过其他人开会,见大多时候是组长问一些问题,组员回答,是一个汇报审批的过程,讨论的成分很少,再有一周一次的例会,往往解决的是当天的遇到问题,因为没有人会把问题留一周,或者即使有一周到时候也记不起来了,这样在问起来的时候会搪塞了事,直接说没什么大问题,和谁谁的一样等等,这样会议就过于形式了。我向来对于形式上的东西不敢苟同,事在人为,利用这这么多人的时间何不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之前和小崔带过一组五个人,当时我们总是在每次例会前定一个主题,之后根据这个主题展开,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后来我们俩得主题不多了,对大家也不一定是实用的,就改为授课的形式:当时大多人是在多五个例子,好多人不懂,就让他们每次例会的时候,轮流去讲,一行行的把代码的含义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发现他们说错了纠正一下,都不懂的集体讲一下。我自认为效果不错,组员反应也很好,持续了几周,后来就停下了。不过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当时学的时候都是自己想办法弄明白的,现在好多都直接给了他们,虽然有了针对性,但是对于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有利有弊权衡吧。
         后来,组员大调换,我又从新带了五个人,进度不同,还不好一视同仁,在例会的时候讨论不起来。好吧,说正题吧,其实写本文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把我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说出来,大家参考和提一下意见。
调组之后,第一次开会好多人不说话,我想尽办法也没人说话,很正常,不熟嘛。好,既然不熟,就让大家熟起来,之后的多次开会,都是没主题,随便聊天,关于人生、考试、感情、天文地理什么的能说的都说,好多时候都是随便侃三个小时,我也挺佩服我们的,我也不好说我们到底熟了吗,但是最起码都敢随便说话了,他们也看我不是跟耗子遇到猫似的了,这就够了,我很满意。最近终于有人坐不住了,说师傅咱们那样开会不好,没有主题,我说对,我是故意这样的,心里想时机成熟了。他们现在经历的就是之前说的头脑风暴问题,不熟的时候不说,说出来肯定是有意义的,会有所收获;熟了之后随便说,觉得没意义,没收获。到了这一步就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了,一个会议要想人乐于参加一定要有吸引人得地方。
         我们组基本摒弃了邮件周报的制度,改为使用为知笔记,这样做的好处:为知笔记有群组功能,大家可以把笔记共享多人观看编辑,同时会留有备份,我们这保留着每个成员的每篇日报和周报,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观看和评论,而不是像邮件一样不便于管理,有兴趣的可以来我这参观,。我们组中的每个人每天来了花几分钟把计划写到群组中的日报中,晚上根据当天的完成情况总简单总结,周报其实就是这一周的日报做一下整理,用不了多长时间,不要把总结当做一个任务。 这样我就可以随时了解到他们的情况,以后学习上的辅导放到平时,而不是在每周的例会上,每天都看他们的计划,觉得有问题随时找他们,他们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我,这样更有针对性,可以解决不同进度的问题。
         那么如何安排每周的例会呢?学习辅导放到了平时,例会我设想的是让大家互相分享一下东西,不再是审查是的询问,而是成为真正可以充电的时间。组员轮流做例会主持,他需要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不局限于技术上,可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给大家分享,这是个人Show,我们其他人学习;到一定阶段,组长针对大多数人的学习情况,可以讲讲课,同时大家参与讨论;或者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心得提出来,大家一块讨论,很多时候七嘴八舌就明白了等等,例会不再涉及学习上具体的事,辅导放到平时,把例会做成一个小组的集体活动,有收获,有快乐,正在尝试中,下次会议实验,看效果。。
         写了半个多小时了,差不多就这么些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例会有意义起来。

发布了7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6 · 访问量 59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