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悍的恆源祥彪悍廣告是如何出爐的?(轉)


 

  如果不是雪災引發關注,如果不是陳冠希事件搶風頭,恆源祥的“彪悍廣告”有可能會成爲春節期間的第一話題。

 

 

 

 

    總結一下網友看到這個60秒超長廣告的反應:

    第一種:我家電視是不是“卡”了,要不要重啓一下(典型的微軟後遺症)。

    第二種:是不是電視臺出故障了,磁帶緾帶了吧(典型的不懂數字技術)。

    第三種:是不是恆源祥瘋了(典型的對中國企業不瞭解,少見多怪型)。

    第四種:是恆源祥創意太高,還是我智商太低(典型的不自信性格)。

    對於恆源祥的這種彪悍,我是有心理準備的,早在2006年剛剛成爲奧運會贊助商的時候,就演過這麼一出“恆源祥,牛牛牛”(見本人早期博客《都中了恆源祥的“牛計”了!》)。但即便是有免疫力的前提下,我還是結結實實地被“雷”到了。

    不管第一反應如何,對這則廣告、乃至因廣告而對恆源祥的評價是一致差評,還有彪悍人士效仿出了12星座版(點此觀看),甚至網上出現因爲這則廣告號召抵制恆源祥產品的貼子,響應者衆。

    本無意對此事發表意見,但今天中午,《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專門就此事採訪我,中心問題是:“恆源祥這麼做,是爲什麼呢?”當時談了幾點意見,錄於此。

    如此彪悍的廣告爲什麼會出爐?原因有三:

    一、恆源祥的“重複式廣告情結”的惡性擴散。

    恆源祥的前身,只是上海南京路上一家絨線商店,1987年劉瑞旗出任商店經理後,用了三招把事業做大:一是削價銷售盤活庫存(這在當年是駭世之舉),二是把大家已經遺忘的老字號恆源祥商標註冊了下來,三是採取“定牌加工”經營模式,也就是現在通行的OEM。

    1991年,劉瑞旗又使出一招,讓恆源祥聲名鵲起:做廣告。第一步是《婉君》的貼片廣告,每條15秒。劉瑞旗覺得太浪費,也不想花錢做創意、拍廣告片,就 找來幾塊紙板,剪了代表恆源祥形象的小囡頭和“恆源祥羊羊羊”六個字,每5秒中可以讀兩遍“恆源祥羊羊羊”,一部電視劇播下來就重複了六遍。

    這種土法上馬的廣告,反而有了奇效,在當時的媒體環境下,迅速讓大家記住了恆源祥。於是,這種手法就成了恆源祥的“法寶”,即時在央視投廣告,依然是“重複式”的“羊羊羊”。

    起家時的成功套路,往往會形成某種“情結”,而且,越成功這種“情結”就越根深蒂固。

    2006年恆源祥成了奧運贊助商後,本來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時機,但恆源祥卻推出了一個讓人懷疑自己智商的“恆源祥,牛牛牛”。此事引發了媒體的報道與討論,播出數輪後即停播。

    本以爲恆源祥能從“牛牛牛”的惡評中吸取教訓,卻沒想到這次“變本加厲”,把十二生肖從頭到尾報一遍。可見,“重複式廣告情結”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

    二、恆源祥對戰略定位與傳播目標的“迷茫症”。

    品牌的塑造分爲幾個階段,打造知名度--提高美譽度—塑造品牌文化—輸出品牌價值觀,從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強化消費者的精神享受,從而鎖定忠誠消費羣體。

    應該說,重複式廣告在90年代初期,是符合恆源祥當時的經營狀況的,要讓一個剛剛誕生(或新生)的品牌,迅速樹立起知名度,方法土了點,但卻收到了奇效。

    然而,目前的恆源祥缺知名度嗎?已經是絨線、毛衫行業的領軍品牌了。現在最急需的是提高美譽度、塑造品牌文化。

    而恆源祥依然用上世紀的手法,做新世紀的事情,還在花錢做“只提高知名度,無益於美譽度”的廣告,只能說“不是藥不好,而是吃的時機不對”。

    在上次“牛牛牛”廣告引發惡評後,我就聽到恆源祥高層的聲音:“這麼多媒體炒這件事,我們花很少的錢就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讓我有些莫名其妙,這種 “不求美譽度,先炒知名度”的思路,如果是剛起步的小企業小品牌,可以說是策略,但對於恆源祥來說,還在惡炒知名度,可謂自降身價。

    品牌的塑造與傳播,要經過系統的規劃,象恆源祥這樣“想一出是一出”,可以說規模象大企業,而品牌理念依然停留於小企業階段。

    三、恆源祥對“惡俗式廣告”的偏執迷信症。

    中國的一些企業家對於廣告有一種認識:“精美的創意的,反而不如簡單的見效快。”

    而腦白金廣告的成功,更讓企業家堅定了這一想法。

   我十分贊同腦白金廣告的成功(嚴格地說,是銷量提升的成功),但我要提醒企業家們的是:輕易不要學腦白金,因爲腦白金走的是“單純做產品銷量”的打法,絲毫不考慮品牌塑造,而且在保健品行業,是以產品打天下,很難做成品牌。腦白金的打法是有道理的。

    請問一下大家,腦白金的品牌是什麼?不是“腦白金”這三個字,它的註冊商標是“年輕態”牌。一個連商標名稱都不重點傳播的商品,根本就是“用一個單一產品強打市場強做銷量”的思路。

    而恆源祥,近年來產品線延伸很快,從絨線品牌已經擴充到了服裝品牌。而且其深受業界稱道的“虛擬經營”方式,把其它的環節都交給了“聯合體”去做,那麼,恆源祥手裏還有什麼籌碼讓聯合體能真正聯合起來?只有品牌。而劉瑞旗也多次說:品牌是恆源祥的第一生產力。

    一個以品牌爲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卻一直在做腦白金式的廣告,只能說明企業家的偏執。

    廣告是拍給消費者看的,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工具。廣告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討好”消費者。投入大筆資金,去播一條讓消費者痛罵的廣告,偏執是嚴重的。

    恆源祥作爲08奧運會的贊助商,在紡織行業頗具影響力的企業,回過頭去看,卻發現,恆源祥卻從未有過一條提升美譽度、塑造品牌內涵的廣告片(曾經有一條號稱在新西蘭拍攝的風光片也十分蒼白,依舊是知名度打法)。

    其實,恆源祥在企業文化建設、品牌公關活動、經營理念創新方面,都有許多亮點,但這些這點一是太分散,沒有形成一個品牌核心力,二是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傳播活動(最直接的就是廣告)太隨心所欲,把好東西都浪費了。

    相反,看一看江浙的後起之秀,卻在品牌塑造方面異軍突起。

    同樣打奧運牌的奧康皮鞋(奧運會皮具供應商),抓住了奧運會的時機,提升品牌形象,讓奧康形象煥然一新,一條大氣磅礴的MTV式廣告片,讓人耳目一新,好評如雲。

    其實,奧康這條廣告片的播出費用,肯定不如恆源祥的“生肖廣告”費用高,奧康走的是好創意、大製作、精投放的路線,與恆源祥的小成本、粗製作、濫投放的傳播策略形成強烈的反差。

    讓我們一起欣賞奧康的廣告片《風雨同行》。

 

 

 

來源:李煒
發佈了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47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