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dip、dp、px、sp和屏幕密度

1. dip: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設備獨立像素). 不同設備有不同的顯示效果,這個和設備硬件有關,一般我們爲了支持WVGA、HVGA和QVGA 推薦使用此單位   這個,不依賴像素。

    這裏要特別注意dip與屏幕密度有關,而屏幕密度又與具體的硬件有關,硬件設置不正確,有可能導致dip不能正常顯示。在屏幕密度爲160的顯示屏上,1dip=1px,有時候可能你的屏幕分辨率很大如480*800,但是屏幕密度沒有正確設置比如說還是160,那麼這個時候凡是使用dip的都會顯示異常,基本都是顯示過小。

     dip的換算:

           dip(value)=(int) (px(value)/1.5 + 0.5)

2. dp: 很簡單,和dip是一樣的。

3. px: pixels(像素),不同的設備不同的顯示屏顯示效果是相同的,這是絕對像素,是多少就永遠是多少不會改變。

4.  sp: scaled pixels(放大像素). 主要用於字體顯示best for textsize。

備註: 根據google的推薦,像素統一使用dip,字體統一使用sp  

舉個例子區別px和dip:

px就是像素,如果用px,就會用實際像素畫,比個如吧,用畫一條長度爲240px的橫線,在480寬的模擬器上看就是一半的屏寬,而在320寬的模擬器上看就是2/3的屏寬了。

而dip,就是把屏幕的高分成480分,寬分成320分。比如你做一條160dip的橫線,無論你在320還480的模擬器上,都是一半屏的長度。

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ip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dipValue * scale + 0.5f);

        }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pxValue / scale + 0.5f);

        }


發佈了2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 · 訪問量 4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