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需求規格說明書

1. 前言
前言提出了對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自身的縱覽,有助於讀者閱讀和理解本文檔。
1.1. 目的
描述編寫本需求規格說明書的目的。
如:對*軟件產品進行定義,在該文檔中詳細定義了這個產品的軟件需求。
如果這個需求規格說明書只針對整個系統的一部分進行描述,那麼就是對文檔中說明的部分或子系統進行定義。
1.2. 背景
待開發軟件產品/項目系統的名稱;
產品/項目的任務提出者、用戶、開發者;
該產品與外部系統或組織結構的關係。
1.3. 目標1.4. 讀者和閱讀建議
列出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所針對的不同讀者,描述本文檔的剩餘部分的組織結構和針對於每一類型讀者的閱讀建議。
1.5. 應用範圍
對要進行開發的軟件產品或項目的目的的簡短描述,把該軟件產品或項目與應用環境中用戶的業務範圍及運營方式等進行聯繫。
1.6. 定義、縮寫、略語、約定
給出文檔中一些專業詞語的定義;
對文檔中使傭的一些縮寫及略語進行解釋;
對文檔中採用的一些標準、排版風格、提示及特殊符號的含義進行說明。
1.7. 參考資料
列出編寫文檔時所參考的資料和其他資源。
可能包括合同、各種規範標準、用戶界面的快速原型、其他的在項目(產品)開發過程中已經發布的文檔。
提供的信息應能指導讀者方便的查閱這些資料及資源,包括標題、作者、版本、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等。
2. 系統概述
對系統(模塊)要實現的功能進行全面的描述。
本節要描述的內容可能包括:
1. 用戶類型
描述要進行的軟件產品或項目的最終使用者範圍、類型及特點。
2. 產品功能
概述產品所要具有的主要功能,詳細的描述將在下面的章節繼續。
3. 假設和依賴
描述軟件運行時的一些前提條件和對軟件運行時的各種支持環境的一些假設。
4. 其他對要開發的產品的宏觀描述
根據系統的實際結構,可以分多個子章節對系統中的模塊、子模塊進行闡述。
3. 系統結構
全面描述系統的模塊結構,並附以相應的圖表(如:系統模塊結構圖)說明,每個模塊應有明確的定義和範圍的詳細說明。
通過框圖描述每個系統模塊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如果有與系統特性相關的外部功能模塊,也應在框圖中說明這些外部功能模塊。
本節中描述的各功能模塊及他們之間的接口必須在本文檔或其他相關文檔(如:獨立的系統接口說明書)中有詳細的說明。
4. 擴展特性
當系統中存在一些隱含的需求時,在此描述對系統隱含需求的擴展。
5. 系統軟件需求
本節說明每個功能模塊的功能需求,每個模塊都應有對應的詳悉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
5.1. 標5.2. 識號命名5.3. 規範
此節定義分配到軟件的系統功能組件的標識號的命名規範。
標識號的命名規範爲:(class)-{field1 {-field2 {…} } }.seq。
1. Class
表示功能組件的類型、性質、重要性或優先級,可根據軟件的實際情況定義。如:
P:首要功能,必須實現;
I:重要功能,但不必馬上實現;
S:建議功能,不是客戶提出的。
2. {field1 {-field2 {-…}}}
根據軟件的實際情況自行定義。
3. seq
需求功能項流水號。
如:P-secure.login.001,表示系統安全模塊中的登錄功能項,該功能項爲首要功能,流水號爲001。
5.4. {系統模塊名5.5. 稱}
系統功能模塊名稱,標識號。
本節說明在該模塊中要通過軟件實現的功能特性。
針對不同的軟件產品或項目,開發小組可以對本節的內容進行調整,建立自己的文檔內容結構及層次。
6. 系統接口需求(可選)
系統接口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外部接口和內部模塊接口。
如果系統中的接口比較複雜,且內容較多,可以形成獨立的系統接口說明書做爲本文檔地補充。
6.1. 系統外部接口
描述本系統與外部其他系統的接口要求。
6.2. 系統模塊接口
描述系統內部各模塊之間的接口。
7. 系統環境需求
描述軟件的運行環境相關因素。包括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的支持。
描述硬件平臺及軟件平臺上影響開發人員自由選擇的限制,這些限制可能包括:
1. 必須使用或避免使傭的技術、工具、語言、軟件等;
2. 要求遵守的開發規範或標3. 準;
4. 法律法規、行業標5. 準等;
6. 硬件限制(如:硬件集成由其他組織進行)
7.1. 硬件平臺
描述系統中每個模塊的硬件功能需求,每個模塊都應有詳細的硬件功能需求,若所有模塊的硬件需求都相同,則只需列出整個系統的硬件需求。
對硬件需求的描述可以描述爲系統或模塊中需要通過硬件實現的功能特性,以及實現這些特性的硬件需求。
7.2. 軟件平臺
描述系統及各個模塊運行所需要的操作系統平臺、版本、其他的軟件組件、應用程序、應用服務等環境支持。
8. 其他非功能需求(可選)
這部分列舉系統中所有非功能性的需求,包括:
1. 性能需求:
描述在目標應用領域中對軟件產品性能方面的要求。如:可能存在的用戶數量,存儲器或磁盤空間的要求,數據庫中的容量,對用戶操作請求的響應時間等。
2. 健壯性需求:
描述系統中可能發生的異常或將導致異常的不穩定因素,定義必須採取的預防措施和補救方案。確定軟件產品必須遵守的安全標準、策略或規則。
如:“當併發訪問的用戶數超過100時,對後來的用戶報系統繁忙的信息”。
3. 安全性需求:
陳述與系統的安全、完整、保密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影響軟件的使用及使用過程中創建的數據的保護。描述系統中必須滿足的安全性需求,定義用戶身份確認或授權需求。
如:“當用戶訪問某表(或某模塊的數據時,必須將訪問的動作、訪問的數據等相關數據寫入安全日誌)”。
4. 質量特性:
詳細描述對用戶和開發人員至關重要的質量特性。這些特性必須是確定的、定量的、可驗證的,並指出系統對這些特性的側重點。
下表列出從用戶和開發者角度考慮的一些質量特性。
對用戶重要的質量特性 對開發者重要的質量特性 
有效性(availability) 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 
高效性(efficiency) 可移植性(portability) 
靈活性(flexibility) 可重用性(reusability) 
完整性(integrity) 可測試性(testability)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可靠性(reliability)  
健壯性(robustness)  
可用性(usability)  
產品的不同部分對質量特性會有不同的要求。
5. 業務規則:
描述軟件產品所要遵守的用戶業務的行業規則。如果已經存在明確的行業規則文件,在此進行列表引用。
6. 用戶文檔:
列出將與軟件一同發行的用戶文檔部分。如:用戶手冊、在線幫助、教程等。確定所有已知的用戶文檔的交付格式或規範。
9. 追溯表
說明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與其上級需求文檔之間的對應關係。
需求功能追述表地格式待定。

發佈了2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