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Bcg的2輪面試--摘錄

 

案例面試真題2: 進入Bcg的2輪面試

首先感謝jialiang,爲我們提供了真題,也恭喜他拿到了bcg的offer。

下面就是具體的面試經過:


BCG案例面試(第一輪)
時間:2004.11.20 9:00-10:30 AM
地點:中區廣場21樓


第一個案例,Franklyn。
Q: 我們有一個客戶是國內的TV廠商,近年的銷售額出現下滑,請你分析一下原因。
A: 我想確認一下,是TV製造商嗎?
Q: 對。
A: 請問他們的Revenue構成是怎麼樣的?有哪些product line?
Q: 分爲四部分:傳統(80%),液晶(10%),背投5%,數字電視5%
A: 哪些product line在下降?
Q: 傳統
A: 看來問題主要出在這個產品線上。請問市場的總銷售額有什麼變化嗎?
Q: 總銷售額基本不變。但價格降低,容量增加。
A: 那麼公司的市場份額是不是就在下降?
Q: 是的。

A: 請問我們的競爭者狀況如何?比如是否有新的進入者?或者主要競爭者的市場份額在上升?

Q: 新進入者不多,主要競爭者市場份額的確上升了。

A: 我想從product,marketing,channel,customer service等幾個方面做一下分析。並同我們的競爭者做一些比較。

.......(略去中間大段無謂的問題)

Q: 其實,這些方面都沒太大變化。

A: ......請問競爭對手的價格有什麼變化嗎?

Q: 競爭對手價格下降了30%。

A: 那我們的價格呢?

Q: 基本沒變。

A: SOGA......(時間已經沒有了)

 

第二個案例,Rachel Lee

Q: 我們的客戶是一家美國的黃頁提供商。最近他們的國內業務增速減緩,他們考慮是否需要進入中國市場,請你給一些建議。

A: 好。我能否先了解一下這個行業的特點嗎?比如他們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如何賺錢?

Q: 問的好。你覺得他們應該是怎樣賺錢的呢?

A: ...我好像從來沒有買過黃頁,ms都是贈閱的。因此我想銷售收入不會佔主要部分。更多的應該是靠廣告和列出費用(listing fee)。

Q: 沒錯。

A: 那麼我想問一下這三者所佔Revenue的比例是多少?

Q: 你指中國還是美國?

A: Both。

Q: 在中國,廣告20%, listing fee 70%, 銷售10%;在美國,廣告80%,listing fee 10%,銷售10%

A: 看來中美兩國的差異真大啊......

Q: (汗ing)

A: 我對這個行業不太熟悉。請問在美國,這個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是什麼?

Q: 你認爲呢?

A: (汗。。。)我覺得首先是database,即數據量的大小。還有sales/marketing,corperation/cost, brand等等。

Q: 說的對。

A: 好,那麼讓我們系統地分析一下吧。我打算從市場,競爭者情況,以及我們的client與競爭者的對比上分析是否應該進入中國市場。首先我想問一下市場的總量和增長率。

Q: 中國市場的總量是100M USD,年增長率是60%。美國市場總量1000M USD,年增長率5%。

A: 那麼中國市場的增長絕對值是60M,美國是50M。從絕對值上講也差別不大麼。。。

Q: (這都給你看出來了。。。)

A: 中國市場目前有哪些競爭者?

Q: 一共有4家,最大的一家有60%的市場份額,其餘三家各有10%~20%的份額。最大的那家主要是在中國的南方市場。

A: 對於customer,他們有哪些需求呢?

Q: 你認爲customer會有哪些?

A: 個人經驗來看,主要應該是service company。因爲其他的公司可以通過其他媒介來投放廣告,而黃頁一般都在需要尋找特定信息的時候纔會用。

Q: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那麼你覺得他們在決定是否投放廣告時會看中哪些方面呢?

A: 如果我說的話,首先看發行量嘍。這點上我們肯定吃虧的。

Q: 那如何克服?

A: 剛開始我們可以免費發放,擴張我們的網絡。把發行量搞上去。

Q: 嗯。不錯的建議。對於中美兩國的差異,你認爲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A: ......(分析了半天沒分析出來。。。我怎麼知道美國人到底怎麼想的?)

 


BCG final
時間:2004.11.26 下午4:30-6:00
地點:中區廣場
 

路上堵車,到了公司居然正好四點半,暈倒。其餘三個和我同一時間的面試者已經早早等在那裏了。Joanna還是這麼客氣,笑容滿面地迎接我的到來,然後笑眯眯地告訴我今天我運氣特別好,有一個partner給我面試。我趕緊說是因爲我人品好。。。


第一個案例,Jim

Jim: 我們的客戶是一家美國非常成功的MRO Distributor。MRO是指Maintenance, Repair, Operation。他們主要給工廠提供各種輔助工具,如電燈啦,安全帽啦,手套啦,反正除了大型機器以外,工廠裏的常用設施都賣。他們從供貨商那裏買入產品,然後再送貨給工廠。我們的客戶向諮詢一下,他們是不是應該進入中國市場?如何進入?你可以先想一下。
 
Me: ......(裝作若有所思狀沉默了2分鐘)我想先澄清一下問題(......重複了一遍問題,拖延時間)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會考慮以下幾點:先看一下Market Attractiveness,然後分析一下競爭狀況,再對比一下中國和美國的市場差異,然後看看sourcing和distribution的可行性,最後分析一下cost。至於第二個問題,我會想辦法尋找一個合適在中國使用的business model。

首先,我想問一下客戶在美國的商業模式。他們是從供貨商那裏拿到產品,再運給工廠對麼?那麼工廠爲什麼不直接從供貨商那裏購買呢?

J: 你說爲什麼?
 
M: (暈,又來了)我覺得首先是因爲我們客戶的bargain power比較大,從供貨商那裏能拿到更低的價錢,然後是他們的distribution cost比較低,因爲可以consolidate各類商品。
 
J: 其實,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比較全。他們有非常多的catalog,都放在網上可以讓工廠採購員隨意挑選。
 
M: 有道理。。。好,那讓我們再來看看市場的大小吧。中國市場有多大呢?
 
J: 製造業的產值共有700 billion USD,MRO distributor一般佔其中的1%~2%。
 
M: 那麼就是7~14 billion USD。那麼它的年增長率是多少?

J: 你說呢?

M: 中國的GDP增長保持在8% ~ 10%左右,但由於結構性不平衡,製造業的增長率應該遠高於這個水平。因此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

J: 對。
 
M: 再來看看市場的競爭狀況。這個市場的競爭是否激烈呢?

J: 你說呢?

M: ......我不太熟悉。如果是一個真實的案例的話,我會去年鑑中查找相關的數據。不過我感覺由於中國市場的不成熟,也許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

J: 事實上,中國上已經有數以萬計的公司在競爭這個市場,而且大多是非常小的公司。因爲需要的資本不是很高,進入門檻非常低。

M: 嗯......這說明兩點:1。行業的利潤率margin很低 2。行業很分散,具有潛在的機遇。

對於這種情況來說,我們的客戶如果要進入這個市場,要想辦法提高margin。

提高margin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提高revenue,二是降低cost。提高revenue可以通過差異化競爭來實現。考慮到競爭者主要都是小規模公司,我們可以發揮大規模的優勢。如提供更加全面的產品種類,提高服務質量,採用電子商務等等這些在美國已經成熟的運作模式。降低成本則是靠consolidate purchasing和consolidate distribution來實現。通過集成的採購增加與供貨商的談判力,壓低價格;通過集成的運輸降低單位的運輸成本。

J: 很好。那麼進入中國的商業模式應該採用什麼呢?

M: 您指的是什麼樣的模式?

J: 比如,應該獨立進入,還是應該尋找合資或者併購本地公司?

M: 顯然應該合資或者併購本地公司。因爲這樣可以利用本地公司已有的供應商關係與客戶資源,同時利用他們已有的運輸網絡和人力,還避免了去爭取新客戶而需要付出的大量成本。

J: 嗯。假設現在你在電梯上遇見客戶公司的總裁,你能告訴他需要採取哪些措施來進入中國市場嗎?

M: 第一步是要尋找目標市場地區,特別是那些大客戶比較集中的地區。然後是尋找本地合作者,要看他們的經營狀況,市場份額等等,還要考慮合資的比例。最後是要整合他們的資源,比如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把他們原有的供貨商、客戶、運輸網絡等集中到一起,這樣才能發揮剛纔提到的規模優勢。

J: 好,這個案例就分析到這兒吧。

 

第二個案例,Vincent

Vincent: 我們來做一個非常小的案例。我們的客戶是國內一家移動運營商。他們現在有這樣的促銷方式:簽訂一個2年的服務協議,消費者就能用非常低的價格獲得一款手機。但在決定讓利的幅度方面,他們左右爲難:如果價格定的太高,消費者必然會跑到競爭對手那裏購買;如果價格定得太低,在補貼手機商的成本方面又投入很大,風險很高。因此,你覺得合理的定價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Me: 我會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考慮。首先從外部講,考慮consumer和competitor。定的價格要符合consumer的心理預期,讓他們願意購買。同時,由於該領域消費者的忠誠度較低,如果我們的定價模式和競爭者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區別僅僅在於價格的話,我們的定價如果比競爭者高,必然會喪失顧客,因此要參考競爭者定價。其次從內部講,要考慮cost和risk。成本就是補貼給手機廠商的開銷,而risk就是消費者不履行合同的風險。

V: 假設我們現在對消費者做了一項調查,一款原價5000元的手機,如果賣4000元,籤兩年協議,則會有2萬人購買;同樣情況下,賣3000元,會有10萬人;賣2000元,會有20萬人。請你比較一下這三種定價方式,哪個更好?

M: 請問2年的服務費有多少?

V: 每人2年的服務費總共4000元。

M: ......(計算了一下)後兩個方案的利潤是一樣的。

V: 那麼你選擇哪種?
 
M: 如果是從市場份額上來說,最後一種方案的市場份額最大。

V: 市場份額有什麼用?

M: 對於運營商來說有用。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網絡,考慮到互聯互通的問題,現有消費者的朋友也許會更偏向加入同一個網絡。同時有了一個比較大的客戶羣體的話,在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時,如移動的"動感地帶"等,會帶給公司更多的收益。

V: 那如果公司的CFO看了這兩個方案,你認爲他會同意哪個?

M: 那也許是第二個。因爲這個方案需要的現金較少,對cash flow有好處。避免了資金的鉅額週轉。因爲我們需要帖付給手機廠商一大筆錢。

V: 那如果籤協議的時候讓消費者預先墊付呢?

M: 那樣的話消費者就不願意買我們的手機了,人數就會減少。而且即使不考慮到現金的週轉的話,第二種方案相對來說回報率更高一些,因爲投入較少。

V: 嗯,好,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發佈了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1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