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goyle Router QoS的基本知識

(搜索了一圈,沒找到中文的Gargoyle Router及其QoS的操作經驗、教程或其它資料,所以專門去看了一下Gargoyle Wiki,記了一些筆記,以下某些內容是我對Gargoyle Router QoS的理解得出來的,錯漏難免,一些侷限可能也只體現在Gargoyle Router上。)


QoS是Quality of Service的縮寫,即“服務的質量”,就是調整提供信息傳輸網絡的服務質量的工具,主要體現在帶寬的大小和響應的速度。
QoS的目的是爲不同需要提供差異化服務質量,爲相同的需要提供公平化的服務質量。
如果外網出入口的服務質量(帶寬和延遲)是一定的話,那麼意味着提高某一接入端的服務質量的同時必須降低其它接入端的服務質量。


如果外網出入口足夠大,不會產生帶寬飽和引起的數據包排隊現像,說明所有內網數據傳輸請求都得到第一時間傳送,那QoS是沒有意義的。


以太網傳輸的單位——數據包,QoS是根據數據包的報頭進行分析處理的。


QoS只能根據IP地址來識別特定計算機,而保證某計算機在這個網絡中有特定的IP地址就得用到DHCP頁面的靜態IP功能爲某MAC的網卡分配一個特定的IP地址,若MAC地址不變,那IP地址也不變。


當一臺計算機發送信息時,這臺計算機的IP地址是來源地址——用於QoS的上傳規則中。
當一臺計算機接收信息時,這臺計算機的IP地址是目標地址——用於QoS的下載規則中。


根據數據交互的時效性——往返時間(RTT)劃分兩大類型的網絡應用:
一、低RTT——要求實時交互的應用,如在線對戰遊戲、視頻語音對話系統,打開MinRTT;
二、高RTT——被動數據下載的應用,如P2P下載、在線視頻,關閉MinRTT;


總帶寬設置:上傳和下載的總帶寬一般設置爲運營商標稱的80%-90%。


Active Congestion Control主動擁塞控制(ACC)——實時監控WAN下載的速度和響應時間,來調節下載的總帶寬;


不用MAC地址來設置規則的原因是Linux路由體系下的,數據包報頭的MAC地址剝離掉後才能用於QoS的執行;QoS是針對外網出入口管理進行設計的,即只存在外網端口和內網端口間WAN-QoS-LAN關係,不存在內網端口之間LAN-QoS-LAN的關係。


即使網速再快,也有可能出現帶寬飽和的情況,因此也是需要QoS的。


帶寬閒置率的存在說明ISP有一個1Gbps的出口,卻能分配給100個用戶每人一個100Mbps的帶寬入口,所以當每個人都想佔盡帶寬時,實際上大家的帶寬都會給ISP限制下來只剩下10Mbps,只有某些人閒置時,某些人的帶寬纔有可能實現100Mbps,這也是QoS在ISP層面的體現。


Gargoyle Router是根據分類規則來執行QoS管理。


分類規則(Classification Rules)由匹配標準(Match Criteria)、類別(Classification)和排位序列三個要素構成。


匹配標準(Match Criteria)是要用於判別的目標對像,即我們進行QoS管理的對像,可以是IP、端口、數據包長度、傳輸協議、應用協議等;


類別(Classification)是對像的行爲方式,包括類別名稱、預設帶寬佔比、最小帶寬、最大帶寬,最小化往返時間(僅適用於“下載”)。


主動阻塞控制(Active Congestion Control)是“下載”纔有的特別功能,可指定某IP和Ping值上限,如對某個IP進行PING值檢測,低於上限PING值則啓用主動阻塞控制。


總帶寬(Total Bandwidth)一般設置爲ISP提供給你的理論值的80%-90%。


排位序列自上而下進行匹配,排越前頭就越有優先權。


發佈了4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7 · 訪問量 4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