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筆記

關鍵技術:1、緩存算法;2、分發能力;3、負載均衡(全局負載均衡(GSLB,就近性)和本地負載均衡(SLB,節點內部的設備負載均衡));4、支持協議。

cache-control顯示指令控制內容(控制是否緩存,怎樣緩存);http gzip壓縮;web緩存代理軟件(squid);負載均衡軟件(nginx);DNS服務器軟件(BIND)。

A記錄(Address):域名->多個IP的映射。對同一個域名,可以有多條A記錄;

NS記錄(name server):指定由哪臺DNS服務器來解析;

SOA記錄(start of authority):指定該區域的權威域名服務器;

CNAME記錄(canonical name):多個域名->服務器的映射;

PTR記錄(pointer record):IP->域名的映射。

比較項

基於DNS解析方式

基於HTTP重定向方式

基於IP路由方式

性能

本地DNS服務器和用戶終端DNS緩存能力使GSLB的負載得到有效分擔

GSLB處理壓力大,容易成爲系統性能的瓶頸

藉助IP網絡設備完成負載均衡,沒有單點性能瓶頸

準確度

定位準確度取決於本地DNS覆蓋範圍,本地DNS設置錯誤會造成定位不準確

在對用戶IP地址數據進行有效維護的前提下,定位準確且精度高

就近性調度準確,但對設備健康性等動態信息響應會有延遲

效率

效率約等於DNS系統本身處理效率

依靠服務器做處理,對硬件資源的要求高

效率約等於IP設備本身效率

擴展性

擴展性和通用性好

擴展性較差,需對各種應用協議進行定製開發

通用性好,但適用範圍有限

商用性

在Web加速領域使用較多

國內流媒體CDN應用較多

尚無商用案例


流媒體CDN與Web CDN的對比(業務差異)

主要差異點

流媒體CDN

Web CDN

內容類型

大文件、實時流、QoS要求高

小文件、固定大小、QoS要求低

用戶行爲

拖曳、暫停等播放控制

下載後瀏覽

內容管理

內容冷熱度差異明顯(對命中率要求高),內容生命週期長

內容冷熱度差異不明顯,內容生命週期短

回源要求

回源比例小

回源比例大

現在已經投入商用的CDN系統,基本都是同時提供Web CDN能力和流媒體CDN能力的,而且這兩種能力的實現在系統內部幾乎都是互相隔離的,從調度系統到節點設備都沒有交叉互用

流媒體CDN與Web CDN的設計差異(設計差異)

主要差異點

流媒體CDN

Web CDN

Cache

支持多種流化協議,硬件配置大存儲、I/O

支持多協議(HTTP、FTP等)硬件配置小存儲、高性能CPU

負載均衡

DNS+HTTP重定向方式

DNS方式

內容分發方式

熱片PUSH,冷片PULL

全PULL方式

組網

多級組網,可能要求組播、單播混合組網

兩級組網



主要差異點

流媒體CDN

Web CDN

Cache

支持多種流化協議,硬件配置大存儲、I/O

支持多協議(HTTP、FTP等)硬件配置小存儲、高性能CPU

負載均衡

DNS+HTTP重定向方式

DNS方式

內容分發方式

熱片PUSH,冷片PULL

全PULL方式

組網

多級組網,可能要求組播、單播混合組網

兩級組網


問題:當多個客戶端同時請求同一內容時,如果CDN服務器沒有緩存,需要pull,會進行合併請求嗎?還是都重定向?(特別是對於流媒體或者大文件)


發佈了3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