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優勢互補的雲生態

現在的國內雲服務市場蘊藏的巨大價值無疑是國內外各大雲服務廠商眼中的“香餑餑”。阿里、騰訊以及其他垂直雲服務平臺的持續投入,傳統網絡企業華爲對雲服務的深度發力,再加上國外雲服務巨頭AWS,IBM Bluemix和微軟Azure的國內落地都使雲服務市場爭奪更激烈。

當這些雲服務廠商爲搶奪市場跑馬圈地,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雲生態”。同時,整合生態中各個角色就成了當務之急。亞信安全和新華三的合作就可以看作是一個角色互補的生態建設的典型代表。

近日在成都舉辦的“亞信安全C3安全峯會”可以說再一次把雲安全的話題炒得沸騰。當然作爲此次大會的鑽石級贊助商新華三同樣沒有缺席,CSDN記者借這個機會採訪了雙方的雲生態建設發言人,就雙方雲服務方面的合作細節進行了採訪。

圖片描述

圖:C3安全峯會採訪和新華三雲計算張文(左)和亞信安全雲羅海龍(右)

“其實新華三與亞信安全的合作最早可以追述到與趨勢科技中國的合作,當時就是看到趨勢科技在雲安全技術領域的技術優勢。”新華三雲計算對外合作部總監張文首先介紹了雙方的合作歷史。“直到後來亞信安全收購了趨勢科技中國,雙方在運來合作基礎上繼續推進合作。”

我們知道不久前亞信安全和新華三就已經對外宣佈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產品創新、技術服務、渠道營銷等領域展開全面的戰略聯盟合作。爲戰略合作的重要開端,亞信安全服務器深度安全防護系統(Deep Security)已經成爲H3C CAS虛擬化平臺重要的核心管控模塊,可爲雲計算租戶提供了靈活、便捷、高效的雲數據中心運行環境。

採訪中CSDN記者更關心的是雙方如何在雲生態建設上定位自己的角色呢?當初又是什麼原因吸引雙方走到了一起的?張文坦言新華三在最初尋找雲服務的合作伙伴時考慮過很多國內外的廠商,要麼是技術實力不足,要麼是在行業中品牌太弱影響力不夠,而很多有實力有技術的國外廠商根本就沒有幫你做定製的意願。

這同樣是其他國內雲服務商初期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找到真正技術互補的合作伙伴更是難上加難。新華三正是經歷了與衆多廠商的合作後發現亞信安全的服務效率和技術實力,特別是收購趨勢科技中國的產品和技術之後。

亞信安全雲安全產品線總監羅海龍繼續補充,目前對於雲服務的營銷雙方是整合在一起的。新華三的方案無縫整合亞信安全的產品。面對有同樣需求的雙方客戶,我們是提供統一的方案服務。

例如,面對新華三的終端用戶在涉及亞信安全產品時,新華三將提供一線技術服務支持,亞信安全作爲二線爲客戶保駕護航。亞信安全與新華三走在一起除了之前提到的已經有趨勢科技合作的歷史原因之外,當時看中的就是新華三做爲老牌的IT服務提供商在雲計算領域市場地位,同時在計算虛擬化、網絡虛擬化、存儲虛擬化方面有着非常明顯的創新技術能力,更是國內私有云和行業雲方面實踐經驗。

通過產品融合,亞信安全的虛擬化和雲安全技術,以及大數據網絡風險治理能力,可以爲新華三雲基礎設施提供安全與性能、規模和效率的統一,爲更多的行業用戶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雲數據中心運行環境。 同樣,新華三可以利用亞信安全在國內的中國最大的病毒響應中心,其全球化的大數據網絡威脅預警平臺,更是廣大網絡用戶可以信賴的技術後盾。

從雙方面對終端用戶是的緊密配合可以看出,雙方的合作已經達到了非常緊密的程度。最後,當CSDN記者問道如何看待國內外的雲服務廠商的差異化時,張文介紹:雲服務的落地也是近兩年剛開始,從新華三目前接觸的客戶看,對雲服務的需求都是非常明確的,首選選擇國內的廠商,國外服務商只做備選。

羅海龍補充:亞信安全也有同樣的觀點。分析其原由包括:在雲服務市場上國內廠商和客戶都是一同成長起來的,在技術上與國外基本同步;因爲國內細分行業的應用特點與國外完全不同,因此國外服務商的經驗優勢無的放矢;國內政策要求企業的IT架構的合規性同樣限制了國外服務廠商的國內發展。最終導致了國內客戶更傾向於國內服務廠商。

採訪最後,雙方都認爲未來雲服務的發展必然是在行業雲方面,這不僅是細分行業用戶的迫切需求,更是國內雲服商來開與國外雲廠商差異化競爭的絕好機會。

發佈了3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4 · 訪問量 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