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第6版-第9章網絡管理課後解析

第9章複習問題


1.當(a)網絡的一個組件出現故障,(b)網絡的一個組件即將出現故障,並且表現得“不穩定”(c)網絡的一個組件從秒級純度的角度來看已經受到損害,並且正在攻擊網絡,例如,通過向網絡發送數據包來發起拒絕服務攻擊,(d)鏈路上的流量級別超過某個閾值,導致數據包被丟棄,(e)一切都在平穩地運行(以便知道一切都在平穩地運行並且沒有問題),網絡管理員希望具有網絡管理能力。還有許多其他原因。
2.績效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會計管理、安全管理。
3.網絡管理的定義更加狹窄,因爲它關注網絡中的資源——監控它們的功能並控制它們的運行。這些資源以各種方式組合(使用)來實現服務。請注意,儘管網絡資源可能都在正常運行,但它們可能不足以實現具有給定性能級別的服務;後者是服務管理的一個方面。
4.管理實體:控制網絡管理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顯示,由網絡管理員用來控制網絡中的設備。
被管理設備:受管理實體控制的網絡設備。
管理代理:在被管理設備上運行的軟件進程,它與管理實體通信,並在管理實體的控制下對被管理設備採取行動。
管理信息庫:與設備中所有被管理對象相關的信息。
網絡管理協議:在被管理設備上的管理代理的管理實體之間運行,允許代理提醒管理實體潛在的問題,並允許管理實體向管理代理髮送命令。
5.SMI是一種數據定義語言,用於定義
SNMP MIB。
6.陷阱消息由管理代理髮送給管理實體(並且不需要管理實體的響應)。管理實體發送請求-響應消息,響應從管理代理返回。
7.獲取請求,獲取下一個請求,獲取批量請求,設置請求,信息請求,響應,陷阱
8.SNMP引擎是SNMP實現的一部分,它處理SNMP消息的調度、處理、身份驗證、訪問控制和及時性。參見圖8.5。
9.ASN.1對象標識符樹提供了命名對象的標準方法。
10.表示層的作用是允許以獨立於機器的格式發送和接收數據(即,不考慮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特定存儲和體系結構約定)。
11.互聯網沒有表示層。由協議的實現者來確保數據以期望的格式發送和接收。
12.在TLV編碼中,每條數據都用它的類型、長度和值來標記。
 

發佈了2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0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