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交流方式- - 【转】

http://www.blogdriver.com/showBlog.do?bloggerID=26189&diaryID=223518
文档、交流方式- - c2-.gif
  
今天在javaeye上看到一篇文章,讨论文档的价值。忍不住就回了一帖。
考虑到打那么多字不容易,最近又一直没有写blog,所以贴到这里来,算是冒个泡泡,表示我还活着吧。
13.gif
 
呵呵,这个问题是我很关心的。我总是把它称为Effective Documentation,而且把它看成是Effective Communication的一个重要组成。 
:P
Effective Documentation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何时需要文档。
交流的手段有很多,隐喻、讨论、面谈、使用文档……
要做到Effective Communication,我们就要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手段。
要决定Who和When,我们首先要理解What、How和Why。

隐喻经常出现,但是不是那么靠得住。如果在出现错误之后,当事人说:“我以为……”,这就表明在需要细致可靠的地方使用了隐喻这种不太靠得住的东西。

讨论和面谈都是性价比极高的东西。
它们的表现能力非常强,精确性也极高。人可以通过重音来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比如“Mary had a black sheep”。文档也可以用字体、颜色等来强调,但是它没有针对性。比如针对“What an animal did mary have”,人会回答“A black sheep”,但是文档不会。
这是因为文档没有智能。在讨论和面谈中,交流的每一方都具有智能,这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和准确。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再问“That is to say, Mary has nothing now?”,人就可以回答“Yes, what a poor gril!”,文档则完全没有办法直接回答。
之所以出现这些优点,我觉得本质的原因在于交流的载体和使用载体的方式上。
这里的载体是声音,这是一个极其廉价的载体,其成本可以看作0。而它的使用方式,严格遵守着“使用时创建,使用后抛弃”的原则。(呵呵,插一句,这种思想在对象的构造与析构上也是有指导意义的:P)这种使用方式降低了载体的地位,真正实现了智能双方的亲密接触。

使用文档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高。
文档这种载体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声音这种载体望尘莫及的。但是,目前看来,大部分的文档的成本都很高,因此很难做到“使用时创建,使用后抛弃”。部分CASE工具能够降低某一些文档的成本,但是这些工具本身就非常昂贵。
对文档最常见的误用就是用来刻画随时变化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叫做“刻舟求剑”,但是看来很多人对这个故事没有太深刻的理解。现在大部分的文档都跟独孤木说的一样,“记载的是历史上的某一天”。所以我们要注意文档的运用,借用侯Sir的话,“勿在浮沙筑高台”(呵呵,跟他书上原意完全不一样喔:P)。

发布了2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4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