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參數與引用返回值

本文轉自http://www.cnblogs.com/bigshow/archive/2008/11/10/1330514.html 

經常看到這樣的聲明:T& func(T& t),這種聲明和T func(T t)有什麼區別?書上的解釋是爲了提高效率,究竟是如何提高效率的呢?內部執行了什麼操作?本文通過8個小例子對引用參數和引用返回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排查。
    首先看一下在類的成員函數中的引用參數和引用返回值:

類定義class A
{
     public:
      int x;

      A(){}//構造函數
      A(const A& other)//拷貝構造函數
      {
            this->x = other.x;
            cout << "Copy" << endl;
      }

      ~A(){}//析構函數

      A& operator=(const A& other)//賦值函數
      {
            this->x = other.x;
            cout << "Assign" << endl;
            return *this;
      }

      void func1(A a)
      {

      }

      void func2(A& a)
      {

      }

      A func3()
      {
            return *this;
      }
 
      A& func4()
      {
            return *this;
      }
};

    這個類很簡單,只有一個成員變量x,並且定義了默認構造函數、拷貝構造函數、析構函數和賦值函數。爲了能夠更清楚地看到哪個拷貝構造函數與賦值函數是否被調用,在這兩個函數中添加了一些輸出信息。
    類中還定義了四個成員函數,下面分別分析這四個函數的執行情況。
    (1)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1():

調用func1()int main()
{
      A a1, a2;
      a2.func1(a1);

      return 0;
}

func1()輸出結果Copy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輸出結果呢?這是由於func1()中傳遞的是值參數,因此在執行函數體之前會先產生一個臨時對象,然後調用類的拷貝構造函數初始化這個臨時對象,從而輸出了"Copy"。在函數內部操作的是這個臨時對象,對臨時對象所做的任何修改不會反映到函數的實參上。

    (2)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2()以與func1()對比:

調用func2()int main()
{
      A a1, a2;
      a2.func2(a1);

      return 0;
}

func2()輸出結果

    結果什麼也沒有輸出。
    這是由於傳入的是一個引用參數,因此在函數內部不需要產生一個臨時對象來保存對象信息,
因此不會調用拷貝構造函數。這就是引用參數的作用,減少一次對象的拷貝,提高了函數的效率。

    (3)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3():

調用func3()int main()
{
      A a1, a2;
      a2 = a1.func3();

      return 0;
}

    爲什麼會輸出"Copy"呢?這是因爲函數採用的是值返回,因此爲了保存返回值,需要先創建一個臨時對象,然後調用類的拷貝構造函數將*this的內容拷貝到這個臨時對象中,再將臨時對象返回。最後通過賦值函數將該臨時對象的內容賦值給新對象。

    (4)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4()以與func3()對比:

調用func4()int main()
{
 A a1, a2;
 a2 = a1.func4();

 return 0;
}

    只調用了賦值函數,這是引用函數採用的是引用返回,因此直接返回對象自身的引用*this,不需要創建臨時對象來保存對象信息,因此不會調用拷貝構造函數。最後通過賦值函數直接將對象本身的內容賦值給新對象。這就是引用返回值的作用,減少了一次對象的拷貝,提高了函數的效率。

    總結一下:在類的成員函數中,使用引用參數和引用返回值都不需要產生臨時對象,減少了一次對象的拷貝,提高了函數的效率。

    那麼,如果將參數作爲返回值返回,並且用引用接收返回值將會產生什麼效果呢?下面定義四個全局函數:

全局函數A& func5(A& a)
{
      return a;
}

A& func6(A a)
{
      return a;
}

A func7(A& a)
{
      return a;
}

A func8(A a)
{
      return a;
}

    (5)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5():

調用func5()int main()
{
      A a1;
      a1.x = 1;
      A& a2 = func5(a1);
      a1.x++;
 
      cout << a1.x << endl;
      cout << a2.x << endl;

      return 0;
}

    func5()採用了引用參數,並且以引用返回值的方式返回了該參數,因此a2是a1的一個引用,對a1的任何改變都會反映到a2上,所以a1、a2的成員變量x的值相同。

    (6)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6():

調用func6()int main()
{
      A a1;
      a1.x = 1;
      A& a2 = func6(a1);
      a1.x++;
 
      cout << a1.x << endl;
      cout << a2.x << endl;
 
      return 0;
}

編譯的時候會報一個警告:

    警告的意思就是返回了一個局部變量的引用,這種用法實際上是錯誤的。局部變量在函數返回前就會被釋放,因此實際上a2引用到的一塊不可知的內存,這從輸出的a2.x的值"4198610"也可以看出來。至於輸出"Copy",是因爲採用的是值參數,上面已經討論過,這裏不再贅述。

    (7)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7():

調用func7()int main()
{
      A a1;
      a1.x = 1;
      const A& a2 = func7(a1);
      a1.x++;
 
      cout << a1.x << endl;
      cout << a2.x << endl;

      return 0;
}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用法,由於func7()採用的是值返回,因此在函數返回前將會產生一個臨時對象,並執行一次拷貝構造函數。這樣相當於a2引用了一個臨時對象。前面曾經說過,臨時對象將會在函數返回前被釋放,但是爲什麼這裏輸出的結果是正常的呢?這是一種特殊情況,C++規定,如果有臨時對象有一個引用,那麼這個臨時對象的生存期將延長到和這個引用相同。樣就可以解釋上面的輸出結果了:a2引用了一個臨時對象,而不是引用了a1,因此a1的任何改變不會影響到a2。

    注意:在VC編譯環境下,const A& a2 = func7(a1);這行語句前面可以不加"const",但是在g++或者其他版本的編譯器中不加"const"將會產生編譯錯誤。加上"const"更加符合C++標準的規定,因爲臨時對象不可見,不允許通過該引用來改變臨時對象的內容。

    (8) 在main()函數中調用func8():

調用func8()int main()
{
      A a1;
      a1.x = 1;
      const A& a2 = func8(a1);
      a1.x++;
 
      cout << a1.x << endl;
      cout << a2.x << endl;
 
      return 0;
}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這個輸出結果也就很好理解了:由於採用的是值參數,因此在函數體執行前會調用一次拷貝構造函數;採用的是值返回值,因此在函數返回前又會調用一次拷貝構造函數,這就是前兩個"Copy"的由來。另外,a2引用的是一個臨時對象,而不是引用了a1,因此a1的任何改變不會影響到a2。

    總結一下:
    如果使用引用接收引用返回值,則返回的引用必須具有較長的生存期,不可以引用局部變量。
    如果使用引用接收值返回值,則引用了一個臨時對象,該對象的生存期將延長到和這個引用相
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