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nios-shell時想到的問題-回車vs換行

在編寫nios上類shell用戶交互代碼時,因爲要檢測終端輸入字符,所以想到了這個問題,故分析之。
回車符的ascii碼,ASCII碼13 ‘\r’
換行符的ascii碼,ASCII碼10 ‘\n’
符號 ASCII碼 意義
\n 10 換行NL
\r 13 回車CR

回車 \r 本義是光標重新回到本行開頭,r的英文return,控制字符可以寫成CR,即Carriage Return
換行 \n 本義是光標往下一行(不一定到下一行行首),n的英文newline,控制字符可以寫成LF,即Line Feed
這裏面還有個小故事(來源於網絡)
在計算機還沒有出現之前,有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鐘可以打10個字符。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打完一行換行的時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兩個字符。要是在這0.2秒裏面,又有新的字符傳過來,那麼這個字符將丟失。
於是,研製人員想了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每行後面加兩個表示結束的字符。一個叫做“回車”,告訴打字機把打印頭定位在左邊界;另一個叫做“換行”,告訴打字機把紙向下移一行。
這就是“換行”和“回車”的來歷,從它們的英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後來,計算機發明瞭,這兩個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計算機上。那時,存儲器很貴,一些科學家認爲在每行結尾加兩個字符太浪費了,加一個就可以。於是,就出現了分歧。
/======================================/
\n: UNIX 系統行末結束符
\r\n: window 系統行末結束符
\r: MAC OS 系統行末結束符
/======================================/
下面做幾個實驗。
1、win 中的情況
‘\n’的測試
代碼
cout<<”ssss”<<”\n”<<”ee”;
結果
ssss
ee
‘r’的測試
代碼
cout<<”ssss”<<”\r”<<”ee”;
結果
eess
文件中換行的實驗
新建文件txt,輸入
this is test n and r【回車】
在notepad++中顯示爲
這裏寫圖片描述
然後用二進制查看器打開這個文件
這裏寫圖片描述
我們看到回車之後實際是加入了兩個字符串,ascii爲13和10,也就是‘\r’’\n’

新建文件txt,輸入
this is test n and r
在notepad++中顯示爲
這裏寫圖片描述
然後用二進制查看器打開這個文件
這裏寫圖片描述
從上面兩個實驗可知在一行結束時,win不會默認加上其他字符,只有手動加上回車時,會自動添加上兩個字符。


在linux中測試
‘\n’的測試
代碼
這裏寫圖片描述
結果
這裏寫圖片描述
‘\r’的測試
代碼
這裏寫圖片描述
結果
這裏寫圖片描述
文件中換行實驗
vim linux_nr.txt
this is test n and r[回車]
將文件用二進制查看器打開後發現
這裏寫圖片描述
對應的是兩個回車字符
vim linux_nr.txt(不回車)
this is test n and r
將文件用二進制查看器打開
這裏寫圖片描述
對照上面兩組,linux系統中默認一行的結束是’\n’換行,所以手動回車,產生的是第二行結束符

將linux_nr.txt修改爲
這裏寫圖片描述
然後在win下打開
看看吧
這裏寫圖片描述
二進制查看器結果爲
這裏寫圖片描述

所以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在linux中每一行是以’\n’爲標誌,然而win中是以‘\r’‘\n’爲結束標誌的,所以,win檢測不到一行結束標誌,就連續顯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