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迴應“木蘭”套殼爭議:當事人5年不得晉升,取消3年科研項目申請資格

2020 年 1 月 15 日,一則從中科院傳出的消息曾讓外界爲之振奮:中科院計算技術所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發佈了其自主研發的編程語言“木蘭(Mulan)”。

在當時的宣佈中,這款編程語言的幾大屬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中科院計算所編譯實驗室員工、“木蘭”語言研發團隊負責人劉雷稱,“木蘭”由團隊自主設計、開發和實現,面向智能物聯應用,且與之配套的編譯器與集成開發工具,也由團隊自主實現。

然而,“木蘭”語言一經發布,就被一些使用者發現,這似乎是一款 Python 語言的套殼產品。

“木蘭”疑似換皮的討論迅速發酵,針對網絡質疑,劉雷在科學網上發表迴應稱,“木蘭”語言在 8 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本團隊開發的,在 32 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基於 Python 開源編譯器進行的二次開發,但在接受採訪中將“木蘭”編程語言和編譯器誇大爲完全自主開發。

中科院計算所科研道德委員會後組織對此事初步調查,並在 1 月 19 日表示:“木蘭”語言產品的開發包中包含了 Python 開源編譯器,對外卻聲稱“全自主”,該行爲存在欺瞞與虛假陳述的科研不端問題。

1 月 23 日,中科院計算所公開了對涉事人、計算所員工劉雷的更多處罰細節。

 

根據調查小組和計算所科研道德管理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首先,劉雷確實是計算所員工,工程師崗位,擁有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但並非“副研究員”;與此同時,他也是中科智芯公司負責人,負責帶領團隊開發面向青少年編程教育的“木蘭”語言,“木蘭”語言分爲 MiniLua 和 u Lang 前後兩個版本;u Lang 以 Python 爲基礎,在語法上做了一些 C++風格的修改,劉雷團隊實現了編譯器前端,語言後端和運行環境直接使用 Python 系統,宣傳“完全自主設計、開發和實現的編程語言”屬虛假陳述。

根據調查結果,劉雷工作期間,作爲課題負責人一共獲得過五項企業委託課題,作爲課題組成員參與課題七項,承擔一項所內創新項目(已追回),“木蘭”未獲得過國家科研項目資助。

“鑑於劉雷在“木蘭”語言的宣傳活動中存在欺瞞、虛假陳述和誇大宣傳的行爲,違背了科學共同體公認的道德,也違反了計算所的管理制度,產生了十分巨大的社會負面影響,不過考慮到其經批評教育確有悔改表現,能主動承認錯誤積極配合調查,計算所對劉雷做出以下處理:

1、取消五年內專業技術崗位晉升的申請資格;

2、取消三年內科研項目的申請資格;

3、全所範圍內通報批評;

4、崗位等級從工程師降一級爲助理工程師。”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由此事出發,也有聲音指出,近年來,國產自研、自主替代成爲迫在眉睫的“剛需”,尤其芯片設計、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等互聯網底層技術是亟須突破的短板,走捷徑的套殼行爲也多見於報端,諸如今年的“木蘭”、此前的“紅芯”瀏覽器,甚至有帶着“自主”旗號項目騙取國家研發經費的可能。

針對這種現象,正如計算所對“木蘭”語言事件的反思所言:“對‘學術不端’科研宣傳浮誇等問題的警示教育不足;管理人員對科研宣傳工作的嚴肅性認識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實驗室業務主管對科研工作對外報道的嚴謹性不夠,把關不嚴。計算所已經責令相關管理人員做出檢討,將以此事爲戒,加強學術不端和學術倫理警示教育,加強宣傳規範等制度建設,加強對計算所參股公司的監督,堅決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關注微信公衆號【程序員生活志】不錯過一件互聯網新鮮事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