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由Google Trend引发的Post

        [问在前面]:在看本文之前,您知道孔子的英文是什么吗?而您对作为中华民族骄傲的孔子又了解多少呢?

        Google TrendGoogle在上个星期二,也就是5月11日发布的新产品。通过Google Trend,你可以获得: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某个关键词在Google中受关注的情况。而结果数据通过一张图片展示出来的,你可以一目了然地得出该关键词在Google中受关注的趋势(Trend)。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然而这个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却在于它可以提供各个关键词之间受关注程度的比较结果。于是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家都拿着各色各样的关键词在Google Trend这个虚拟的竞技场中一较高下了。

        产品发布的当天,我看到了Jan's Tech Blog上有关beckham, zidane, owen之间的较量;接着第二天,我在建硕的网站上看到了北京、广州和上海的比较;第三天,我从Tinyfool的网站上在看到了百度、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之间的对决;第四天……;第五天……;噢,到了今天,还是Tinyfool的网站,我看到了Tinyfool以Google Trend酣畅淋漓地反击章子怡在海外比孔子更受关注的观点,可惜的是这个结果只能说明孔子在国外更受关注,所以Tinyfool在文章的后面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有个能流行2000年而且风靡中外的超级偶像不容易,千万不要自己给扔了啊!!!!!!!!!!”。有人对Tinyfool的结论提出了异议,而Tinyfool更是认真地作出了回应。被Tinyfool作为靶子的文章多少有点无辜,因为始作俑者是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他在《新周刊》中抛出了这样的观点——“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要感谢Tinyfool写下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同样的,也更加坚定了办好中华维客的决心。在写这篇post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的混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为Google Trend的功能强大而感到兴奋,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为Tinyfool的文章而感到痛快,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为北大教授的观点而愤怒,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为Tinyfool文中的最后一句呐喊而难过,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为自己也不曾认真了解过孔子而感到懊恼和羞愧。

        但愿您可以容忍我思维的混乱,谢谢您的包容。最后,公布问在前面的答案:孔子的英文为Confuciu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