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

書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

     書法作品中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除了筆法、結體、章法、題款等其他方面完美之外,鈐印也必須是雅美的。因此,書法中的鈐印歷來被書家們所重視。甚至有許多書法家親自治印,使書、印有機結合起來,印章的作用、印章的藝術欣賞等方面談些管見。
 一、印章的種類

      印章作爲篆刻藝術,有很多種類。書法中的印章可以進行以下分類。

      按其印章形狀,可分爲方形、圓形、扁形、腰圓、半圓、橢圓、葫蘆形、肖形、自然形等。

      按其篆刻方法可分爲:朱文(陽文)和白文(陰文)兩種形式。朱文印章一般白多朱少,白文印章一般朱多白少。因此,在感覺上,朱文印章份量較輕,而白文印章份量較重。
      按其所篆刻的內容上可分爲名章與閒章。書法藝術主要從所刻內容角度去研究。
      名章也叫姓名章。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章可以是一枚,既包括姓又包括名。也可以是兩枚,一枚爲姓一枚爲名,或一枚爲姓一枚爲字。亦可以是別號。名章使用非常考究。尤其是題款與用章的關係上要多加註意。如果題款是名,在鈐印時應用字或姓;如果題款是字,鈐印時則用姓名章,以利辯識作者。在用章與禮儀的關係上,也應備加註意。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致書,則用別號章。
書法作品上的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嚴肅。因此,名章比較規矩,多采用正方形。也有的是姓圓名方,也有字圓名方。書畫家張大千對名章有這樣的論述:“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名章鈐蓋,要有變化。一幅作品如果用兩枚名章,最好一朱一白。
     閒章亦稱佈局章。包括引首章(也叫啓首章、起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攔腰章。閒章的內容範圍非常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藝無涯”、“無極”、“業精於勤”;有表達友情的,如“高山流水”、“海內存知己”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墨香”、“墨舞”、“墨趣”等;有寄志的,如“老驥伏櫪”、“孺子牛”、“玉潔冰清”、“有志者事竟成”、“苦中樂”等;有記年的,如“壬午”、“乙卯”、“辛巳”等;也有齋號的,如“雪溪堂”、“磨劍石”、“松風閣”、“賞雨軒”等。閒章在字數上可多可少,可以是兩個字,可以是一名句,可以是一句詩,甚至是整首詩。

      閒章不象名章那樣鄭重,不必要非方即圓。相反要隨意、活潑。因此,其形狀比較隨便,也可多種多樣。可方、可扁、可長、可圓,自然形、葫蘆形、生肖形行均可。
二、印章的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作者爲了對自己書畫作品的負責。在作品結束時鈐上自己的印章,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由於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作用,使書、印合壁的藝術形式得以形成。具體地詳,印章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增加色彩,畫龍點睛。書法不同於繪畫,沒有五彩繽紛的色彩,僅僅是“白紙黑字”,其藝術形成是黑色的流動線條,顏色單一。在黑色之中。間上一點硃紅,活躍了氣氛,增加了書法的色彩,而且在畫龍點睛之效。
     二是調整重心。書家在創作書法作品時,由於環境、心情、書法內容、筆墨、紙等方面的因素以影響,不可能每件作品都佈局合理、穩定平衡。但是在其他方面又確有高超的地方,這就需要進行提升、扶正、下移等一些合理的補救,以其達到平衡穩定。
     三是攔邊聚氣。如攔邊章,是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到攔邊聚氣的作用。壓角章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取右上的稱引首章,取兩下角的稱押角章。壓角章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到“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僅在右上方蓋一格引首蓋,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爲書者的藉貫,亦可用屬相生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如果,一幅作品確需在一邊蓋三枚章的話,注意切忌蓋在一條線上。

     上述種種閒章,實則不閒,關鍵要會妙用,若鈐印得當,既能起到筆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與名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鈐印的藝術欣賞

     鈐印既是書法作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與書法藝術相得益彰,那麼如何去評判欣賞,是擺在書家及其書法愛好者面前的問題之一。根據名家的一些觀點和本人的一些體會,認爲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把握。
     一是名章要穩正,閒章要別緻。前面已經說過,名章是作者的署名用章,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肯定。因此,必須是嚴肅的。在形狀上最好是方方正正。給人以莊重、穩正、大方之感。閒章則是爲了整個畫面的佈局而使用的。因此,要有輕靈活潑的效果。在形狀上要求別緻。太過規矩,不僅不會讓人心曠神怡,反而給人有呆板、死氣沉沉的壓抑之感。
     二是內容要高雅,印、書要和諧。這裏所詳的內容是主要是指明閒章所刻內容。書法是門藝術,藝術是高雅的。作爲書法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印”,內容也同樣要求高雅。除了齋號章、記年章、生肖章外的閒章,在內容選擇上要富有情趣。如選用“雅趣”、“高山流水”、“墨香”、“寧靜致遠”等等。另外,閒章在使用時,其內容要與書法正文內容相和諧、統一。如“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之名句,加蓋“高山流水”閒章,不僅與內容相輔相成,而且,也會使欣賞的人加深對作品正文的理解。反之,如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加蓋“苦中樂”之閒章使會顯得不倫不類。
     三是大小要適宜,數量要適中。這裏也有一個印章與整幅作品的統一問題。印章要與幅式大小相匹配。如果是巨幅作品。就要鈐蓋較大的印章,如果是小件作品則只需加蓋小型印章。反之,不是讓人感到小氣,沒有平衡感,便是讓人覺得擁擠,不成比例。題款與名章的關係上亦應注意。題款與印章大小要相一致,並不是每幅作品都需要蓋閒章,更不是閒章越多越好。畫龍貴在點睛,點睛之妙,妙在生動。閒章太多,不但不生動,沒有靈氣,而且會讓人感到雜亂,有畫蛇添足之嫌。鈐印的數量上,一般採用單數。陳日耕《篆刻鍼度》有云,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
     四是位置要適當,輕重要平衡。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稱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安排要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加蓋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則宜左不宜右。款尾章要保持一定的間隔,既忌擁擠又忌鬆散。兩枚印章一大一小時,應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引首章不得高於或平於第一個字。低於第一個字的空白處最佳。一幅作品同時適用於引首章與押角章時,押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以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名章要高於正文的最下一排。但不得過高,高於四字之上,或低於最後一排,都會失去平衡。
就印章的色彩而言,朱文分量輕,白文份量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統一。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硃色與烏黑黑的黑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印數枚,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一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