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的特徵

問題描述:

計算機病毒的特徵。

解答:

(一)非授權可執行性 用戶通常調用執行一個程序時,把系統控制交給這個程序,並分配給他相應系統資源,如內存,從而使之能夠運行完成用戶的需求。因此程序執行的過程對用戶是透明的。而計算機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戶是不會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調用執行。但由於計算機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儲性、可執行性。它隱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數據中,當用戶運行正常程序時,病毒伺機竊取到系統的控制權,得以搶先運行,然而此時用戶還認爲在執行正常程序。 

(二)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具有很高編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執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盤引導扇區中,或者磁盤上標爲壞簇的扇區中,以及一些空閒概率較大的扇區中,這是它的非法可存儲性。病毒想方設法隱藏自身,就是爲了防止用戶察覺。

(三)傳染性 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最重要的特徵,是判斷一段程序代碼是否爲計算機病毒的依據。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計算機系統就開始搜索可以傳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質,然後通過自我複製迅速傳播。由於目前計算機網絡**益發達,計算機病毒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像 Internet這樣的網絡傳遍世界。

(四)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依附於其他媒體而寄生的能力,這種媒體我們稱之爲計算機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傳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統後,不立即發作,而是悄悄隱藏起來,然後在用戶不察覺的情況下進行傳染。這樣,病毒的潛伏性越好,它在系統中存在的時間也就越長,病毒傳染的範圍也越廣,其危害性也越大。

(五)表現性或破壞性 無論何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統都會對操作系統的運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使不直接產生破壞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佔用系統資源(如佔用內存空間,佔用磁盤存儲空間以及系統運行時間等)。而絕大多數病毒程序要顯示一些文字或圖像,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還有一些病毒程序刪除文件,加密磁盤中的數據,甚至摧毀整個系統和數據,使之無法恢復,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輕者降低系統工作效率,重者導致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病毒程序的表現性或破壞性體現了病毒設計者的真正意圖。

(六)可觸發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有一個或者幾個觸發條件。滿足其觸發條件或者激活病毒的傳染機制,使之進行傳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現部分或破壞部分。觸發的實質是一種條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據設計者的要求,在一定條件下實施攻擊。這個條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個特定日期或特定時刻,或者是病毒內置的計數器達到一定次數等。
“計算機病毒”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計算機病毒研究專家F--Cohen博士提出的。
“病毒”一詞是借用生物學中的病毒。通過分析、研究計算機病毒,人們發現它在很多方面與生物病毒有着相似之處。要做反計算機病毒技術的研究,首先應搞清楚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行爲機理,爲防範和清除計算機病毒提供充實可靠的依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