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服务

什么是windows服务

在NT/2000中,服务是一类受到操作系统优待的程序。一个服务首先是一个Win32可执行程序,如果要写一个功能完备且强大的服务,需要熟悉动态连接库(Dlls)、结构异常处理、内存映射文件、虚拟内存、设备I/O、线程及其同步、Unicode以及其他的由WinAPI函数提供的应用接口。服务器一般不需要界面,因此服务器程序的入口函数一般为main而不是winmain。

Windows NT/2000提供了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允许通过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对某台机器上面的服务进行管理。比如Windows 2000里面的“控制台”程序(mmc.exe),用它添加“管理单元”就可以管理本机或其他机器上的服务。


服务的安全性…

  想要写一个服务,就必须熟悉Win NT/2000的安全机制,在上述操作系统之中,所有安全都是基于用户的。换句话说——进程、线程、文件、注册表键、信号、事件等等等等都属于一个用户。当一个进程被产生的时候,它都是执行在一个用户的上下文(context),这个用户帐号可能在本机,也可能在网络中的其他机器上,或者是在一个特殊的账号:System Account——即系统帐号的上下文  如果一个进程正在一个用户帐号下执行,那么这个进程就同时拥有这个用户所能拥有的一切访问权限,不论是在本机还是网络。系统帐号则是一个特殊的账号,它用来标识系统本身,而且运行在这个帐号下的任何进程都拥有系统上的所有访问权限,但是系统帐号不能在域上使用,无法访问网络资源…

  服务也是Win32可执行程序,它也需要执行在一个context,通常服务都是在系统账号下运行,但是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让它运行在一个用户账号下,也就会因此获得相应的访问资源的权限。

服务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个服务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Service Control Manager(SCM)。每个Windows NT/2000系统都有一个SCM,SCM存在于Service.exe中,在Windows启动的时候会自动运行,伴随着操作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而产生和终止。这个进程以系统特权运行,并且提供一个统一的、安全的手段去控制服务。它其实是一个RPCServer,因此我们可以远程安装和管理服务,不过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SCM包含一个储存着已安装的服务和驱动程序的信息的数据库,通过SCM可以统一的、安全的管理这些信息因此一个服务程序的安装过程就是将自身的信息写入这个数据库。

第二部分就是服务本身。一个服务拥有能从SCM收到信号和命令所必需的的特殊代码,并且能够在处理后将它的状态回传给SCM。


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一个Service Control Dispatcher(SCP)。它是一个拥有用户界面,允许用户开始、停止、暂停、继续,并且控制一个或多个安装在计算机上服务的Win32应用程序。SCP的作用是与SCM通讯,Windows2000管理工具中的“服务”就是一个典型的SCP。

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用户最可能去写服务本身,同时也可能不得不写一个与其伴随的客户端程序作为一个SCP去和SCM通讯,本文只讨论去设计和实现一个服务,关于如何去实现一个SCP则在以后的其它文章中介绍。


怎样开始设计服务

以main函数作为入口点函数开始设计,如需和桌面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有时也可以winmain函数做入口(带界面)。

  入口函数负责初始化整个进程,由这个进程中的主线程来执行。这意味着它应用于这个可执行文件中的所有服务。要知道,一个可执行文件中能够包含多个服务以使得执行更加有效。主进程通知SCM在可执行文件中含有几个服务,并且给出每一个服务的ServiceMain回调(Call Back)函数的地址。一旦在可执行文件内的所有服务都已经停止运行,主线程就在进程终止前对整个进程进行清除。

  第二个很重要的函数就是ServiceMain,我看过一些例子程序里面对自己的服务的进入点函数都固定命名为ServiceMain,任何的函数只要符合下列的形式都可以作为服务的进入点函数。

VOID WINAPI ServiceMain(
DWORD dwArgc, // 参数个数
LPTSTR *lpszArgv // 参数串
);

这个函数由操作系统调用,并执行能完成服务的代码。一个专用的线程执行每一个服务的ServiceMain函数,注意是服务而不是服务程序,这是因为每个服务也都拥有与自己唯一对应的ServiceMain函数,关于这一点可以用“管理工具”里的“服务”去察看Win2000里面自带的服务,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服务都是由service.exe单独提供的。当主线程调用Win32函数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的时候,SCM为这个进程中的每一个服务产生一个线程。这些线程中的每一个都和它的相应的服务的ServiceMain函数一起执行,这就是服务总是多线程的原因——一个仅有一个服务的可执行文件将有一个主线程,其它的线程执行服务本身。


第三个也就是最后的一个重要函数是CtrlHandler,它必须拥有下面的原型:

VOID WINAPI CtrlHandler(
DWORD fdwControl //控制命令
)

像ServiceMain一样,CtrlHandler也是一个回调函数,用户必须为它的服务程序中每一个服务写一个单独的CtrlHandler函数,因此如果有一个程序含有两个服务,那么它至少要拥有5个不同的函数:作为入口点的main()或WinMain(),用于第一个服务的ServiceMain函数和CtrlHandler函数,以及用于第二个服务的ServiceMain函数和CtrlHandler函数。

SCM调用一个服务的CtrlHandler函数去改变这个服务的状态。例如,当某个管理员用管理工具里的“服务”尝试停止你的服务的时候,你的服务的CtrlHandler函数将收到一个SERVICE_CONTROL_STOP通知。CtrlHandler函数负责执行停止服务所需的一切代码。由于是进程的主线程执行所有的CtrlHandler函数,因而必须尽量优化你的CtrlHandler函数的代码,使它运行起来足够快,以便相同进程中的其它服务的CtrlHandler函数能在适当的时间内收到属于它们的通知。而且基于上述原因,你的CtrlHandler函数必须要能够将想要传达的状态送到服务线程,这个传递过程没有固定的方法,完全取决于你的服务的用途


对服务的深入讨论

在进入点函数里面要完成ServiceMain的初始化,准确点说是初始化一个SERVICE_TABLE_ENTRY结构数组,这个结构记录了这个服务程序里面所包含的所有服务的名称和服务的进入点函数,下面是一个SERVICE_TABLE_ENTRY的例子:

<span style="font-size:12px;">	SERVICE_TABLE_ENTRY service_table_entry[] =
	{
	{ "MyFTPd" , FtpdMain },
	{ "MyHttpd", Httpserv},
	{ NULL, NULL },
	};</span>

第一个成员代表服务的名字,第二个成员是ServiceMain回调函数的地址,上面的服务程序因为拥有两个服务,所以有三个SERVICE_TABLE_ENTRY元素,前两个用于服务,最后的NULL指明数组的结束。

  接下来这个数组的地址被传递到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函数:

BOOL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 (LPSERVICE_TABLE_ENTRY lpServiceStartTable);

这个Win32函数表明可执行文件的进程怎样通知SCM包含在这个进程中的服务。就像上一章中讲的那样,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为每一个传递到它的数组中的非空元素产生一个新的线程,每一个进程开始执行由数组元素中的lpServiceStartTable指明的ServiceMain函数。

SCM启动一个服务程序之后,它会等待该程序的主线程去调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如果那个函数在两分钟内没有被调用,SCM将会认为这个服务有问题,并调用TerminateProcess去杀死这个进程。这就要求你的主线程要尽可能快的调用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函数则并不立即返回,相反它会驻留在一个循环内。当在该循环内时,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悬挂起自己,等待下面两个事件中的一个发生:

第一,如果SCM要去送一个控制通知给运行在这个进程内一个服务的时候,这个线程就会激活。当控制通知到达后,线程激活并调用相应服务的CtrlHandler函数。CtrlHandler函数处理这个服务控制通知,并返回到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循环回去后再一次悬挂自己。

第二,如果服务线程中的一个服务中止,这个线程也将激活。在这种情况下,该进程将运行在它里面的服务数减一。如果服务数为零,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就会返回到入口点函数,以便能够执行任何与进程有关的清除工作并结束进程。如果还有服务在运行,哪怕只是一个服务,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也会继续循环下去,继续等待其它的控制通知或者剩下的服务线程中止。

上面的内容是关于入口点函数的,下面的内容则是关于ServiceMain函数的。还记得以前讲过的ServiceMain函数的的原型吗?但实际上一个ServiceMain函数通常忽略传递给它的两个参数,因为服务一般不怎么传递参数。设置一个服务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注册表,一般服务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erviceName/Parameters子键下存放自己的设置,这里的ServiceName是服务的名字。事实上,可能要写一个客户应用程序去进行服务的背景设置,这个客户应用程序将这些信息存在注册表中,以便服务读取。当一个外部应用程序已经改变了某个正在运行中的服务的设置数据的时候,这个服务能够用RegNotifyChangeKeyValue函数去接受一个通知,这样就允许服务快速的重新设置自己。

前面讲到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为每一个传递到它的数组中的非空元素产生一个新的线程。接下来,一个ServiceMain要做些什么呢?MSDN里面的原文是这样说的:The ServiceMain function should immediately call the 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 function to specify a Handler function to

handle control requests. Next, it should call the SetServiceStatus function to send status information to the service control manager. 为什么呢?因为发出启动服务请求之后,如果在一定时间之内无法完成服务的初始化,SCM会认为服务的启动已经失败了,这个时间的长度在Win NT 4.0中是80秒

,Win2000中不详…

  基于上面的理由,ServiceMain要迅速完成自身工作,首先是必不可少的两项工作,第一项是调用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函数去通知SCM它的

CtrlHandler回调函数的地址:

<span style="font-size:12px;">SERVICE_STATUS_HANDLE 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
LPCTSTR lpServiceName, //服务的名字
LPHANDLER_FUNCTION lpHandlerProc //CtrlHandler函数地址
)</span>

  第一个参数指明你正在建立的CtrlHandler是为哪一个服务所用,第二个参数是CtrlHandler函数的地址。lpServiceName必须和在SERVICE_TABLE_ENTRY里面被初始化的服务的名字相匹配。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返回一个SERVICE_STATUS_HANDLE,这是一个32位的句柄。SCM用它来唯一确定这个服务。当这个服务需要把它当时的状态报告给SCM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个句柄传给需要它的Win32函数。注意:这个句柄和其他大多数的句柄不同,你无需关闭它。SCM要求ServiceMain函数的线程在一秒钟内调用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函数,否则SCM会认为服务已经失败。但在这种情况下,SCM不会终止服务,不过在NT 4中将无法启动这个服务,同时会返回一个不正确的错误信息,这一点在Windows 2000中得到了修正。

在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函数返回后,ServiceMain线程要立即告诉SCM服务正在继续初始化。具体的方法是通过调用SetServiceStatus函数传递SERVICE_STATUS数据结构。

BOOL SetServiceStatus(
SERVICE_STATUS_HANDLE hService, //服务的句柄
SERVICE_STATUS lpServiceStatus //SERVICE_STATUS结构的地址
)

  这个函数要求传递给它指明服务的句柄(刚刚通过调用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得到),和一个初始化的SERVICE_STATUS结构的地址:

typedef struct _SERVICE_STATUS
{
DWORD dwServiceType; 
DWORD dwCurrentState; 
DWORD dwControlsAccepted; 
DWORD dwWin32ExitCode; 
DWORD dwServiceSpecificExitCode; 
DWORD dwCheckPoint; 
DWORD dwWaitHint; 
} SERVICE_STATUS, *LPSERVICE_STATUS;

SERVICE_STATUS结构含有七个成员,它们反映服务的现行状态。所有这些成员必须在这个结构被传递到SetServiceStatus之前正确的设置。

  成员dwServiceType指明服务可执行文件的类型。如果你的可执行文件中只有一个单独的服务,就把这个成员设置成SERVICE_WIN32_OWN_PROCESS;如果拥有多个服务的话,就设置成SERVICE_WIN32_SHARE_PROCESS。除了这两个标志之外,如果你的服务需要和桌面发生交互(当然不推荐这样做),就要用“OR”运算符附加上SERVICE_INTERACTIVE_PROCESS。这个成员的值在你的服务的生存期内绝对不应该改变。

  成员dwCurrentState是这个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员,它将告诉SCM你的服务的现行状态。为了报告服务仍在初始化,应该把这个成员设置成SERVICE_START_PENDING。在以后具体讲述CtrlHandler函数的时候具体解释其它可能的值。

成员dwControlsAccepted指明服务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控制通知。如果你允许一个SCP去暂停/继续服务,就把它设成SERVICE_ACCEPT_PAUSE_CONTINUE。很多服务不支持暂停或继续,就必须自己决定在服务中它是否可用。如果你允许一个SCP去停止服务,就要设置它为SERVICE_ACCEPT_STOP。如果服务要在操作系统关闭的时候得到通知,设置它为SERVICE_ACCEPT_SHUTDOWN可以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些标志可以用“OR”运算符组合。

  成员dwWin32ExitCode和dwServiceSpecificExitCode是允许服务报告错误的关键,如果希望服务去报告一个Win32错误代码(预定义在WinError.h中),它就设置dwWin32ExitCode为需要的代码。一个服务也可以报告它本身特有的、没有映射到一个预定义的Win32错误代码中的错误。为了这一点,要把dwWin32ExitCode设置为ERROR_SERVICE_SPECIFIC_ERROR,然后还要设置成员dwServiceSpecificExitCode为服务特有的错误代码。当服务运行正常,没有错误可以报告的时候,就设置成员dwWin32ExitCode为NO_ERROR。

最后的两个成员dwCheckPoint和dwWaitHint是一个服务用来报告它当前的事件进展情况的。当成员dwCurrentState被设置成SERVICE_START_PENDING的时候,应该把dwCheckPoint设成0,dwWaitHint设成一个经过多次尝试后确定比较合适的数,这样服务才能高效运行。一旦服务被完全初始化,就应该重新初始化SERVICE_STATUS结构的成员,更改dwCurrentState为SERVICE_RUNNING,然后把dwCheckPoint和dwWaitHint都改为0。

  dwCheckPoint成员的存在对用户是有益的,它允许一个服务报告它处于进程的哪一步。每一次调用SetServiceStatus时,可以增加它到一个能指明服务已经执行到哪一步的数字,它可以帮助用户决定多长时间报告一次服务的进展情况。如果决定要报告服务的初始化进程的每一步,就应该设置dwWaitHint为你认为到达下一步所需的毫秒数,而不是服务完成它的进程所需的毫秒数。

  在服务的所有初始化都完成之后,服务调用SetServiceStatus指明SERVICE_RUNNING,在那一刻服务已经开始运行。通常一个服务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循环之中来运行的。在循环的内部这个服务进程悬挂自己,等待指明它下一步是应该暂停、继续或停止之类的网络请求或通知。当一个请求到达的时候,服务线程激活并处理这个请求,然后再循环回去等待下一个请求/通知。

  如果一个服务由于一个通知而激活,它会先处理这个通知,除非这个服务得到的是停止或关闭的通知。如果真的是停止或关闭的通知,服务线程将退出循环,执行必要的清除操作,然后从这个线程返回。当ServiceMain线程返回并中止时,引起在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内睡眠的线程激活,并像在前面解释过的那样,减少它运行的服务的计数。


往后内容见:http://blog.csdn.net/plake/article/details/296886


windows 服务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附实例代码C++)


示例功能:其功能是查询系统中可用物理内存数量,然后将结果写入一个文本文件。(参考msdn文章“Creating a Simple Win32 Service in C++”)

由于用类对底层 Win32 函数调用进行了封装,它不利于学习服务程序的基本知识。因此建议初学者使用c语言去实现。



第一步:主函数和全局定义


首先,包含所需的头文件。例子要调用 Win32 函数(windows.h)和磁盘文件写入(stdio.h):

接着,定义两个常量:

#define SLEEP_TIME 5000 //指定两次连续查询可用内存之间的毫秒间隔。在第二步中编写服务工作循环的时候要使用该常量。
#define LOGFILE "C:\\MyServices\\memstatus.txt"


LOGFILE 定义日志文件的路径,你将会用 WriteToLog 函数将内存查询的结果输出到该文件,WriteToLog 函数定义如下:


<span style="font-size:12px;">int WriteToLog(char* str)
{
    FILE* log;
    log = fopen(LOGFILE, "a+");
    if (log == NULL)
    return -1;
    fprintf(log, "%s\n", str);
    fclose(log);
    return 0;
}</span>

声明几个全局变量,以便在程序的多个函数之间共享它们值。此外,做一个函数的前向定义:


<span style="font-size:12px;">SERVICE_STATUS ServiceStatus; 
SERVICE_STATUS_HANDLE hStatus; 


void ServiceMain(int argc, char** argv); 
void ControlHandler(DWORD request); 
int InitService();</span>


  现在,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你可以开始编码了。服务程序控制台程序的一个子集。因此,开始你可以定义一个 main 函数,它是程序的入口点。对于服务程序来说,main 的代码及其简单。因为它只创建分派表并启动控制分派机。



<span style="font-size:12px;">void main() 
{ 
    SERVICE_TABLE_ENTRY ServiceTable[2];
    ServiceTable[0].lpServiceName = "MemoryStatus";
    ServiceTable[0].lpServiceProc = (LPSERVICE_MAIN_FUNCTION)ServiceMain;
    
    ServiceTable[1].lpServiceName = NULL;
    ServiceTable[1].lpServiceProc = NULL;


    // 启动服务的控制分派机线程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ServiceTable); 
}</span>


  一个程序可能包含若干个服务。每一个服务都必须列于专门的分派表中(为此该程序定义了一个 ServiceTable 结构数组)。这个表中的每一项都要在 SERVICE_TABLE_ENTRY 结构之中。它有两个域:

lpServiceName: 指向表示服务名称字符串的指针;当定义了多个服务时,那么这个域必须指定; 


lpServiceProc: 指向服务主函数的指针(服务入口点); 


  分派表的最后一项必须是服务名和服务主函数域的 NULL 指针,文本例子程序中只宿主一个服务,所以服务名的定义是可选的。


  服务控制管理器(SCM:Services Control Manager)是一个管理系统所有服务的进程。当 SCM 启动某个服务时,它等待某个进程的主线程来调用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 函数。将分派表传递给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这将把调用进程的主线程转换为控制分派器。该分派器启动一个新线程,该线程运行分派表中每个服务的 ServiceMain 函数(本文例子中只有一个服务)分派器还监视程序中所有服务的执行情况。然后分派器将控制请求从 SCM 传给服务。


注意:如果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 函数30秒没有被调用,便会报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在 ServiceMain 函数中(参见本文例子)或在非主函数的单独线程中初始化服务分派表。本文所描述的服务不需要防范这样的情况。


  分派表中所有的服务执行完之后(例如,用户通过“服务”控制面板程序停止它们),或者发生错误时。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 调用返回。然后主进程终止。



第二步:ServiceMain 函数


  Listing 1 展示了 ServiceMain 的代码。该函数是服务的入口点。它运行在一个单独的线程当中,这个线程是由控制分派器创建的。ServiceMain 应该尽可能早地为服务注册控制处理器。这要通过调用 RegisterServiceCtrlHadler 函数来实现。


你要将两个参数传递给此函数:服务名和指向 ControlHandlerfunction 的指针。它指示控制分派器调用 ControlHandler 函数处理 SCM 控制请求。注册完控制处理器之后,获得状态句柄(hStatus)。通过调用 SetServiceStatus 函数,用 hStatus 向 SCM 报告服务的状态。


Listing 1 展示了如何指定服务特征和其当前状态来初始化 ServiceStatus 结构,ServiceStatus 结构的每个域都有其用途: 


dwServiceType:指示服务类型,创建 Win32 服务。赋值 SERVICE_WIN32; 
dwCurrentState:指定服务的当前状态。因为服务的初始化在这里没有完成,所以这里的状态为 SERVICE_START_PENDING; 
dwControlsAccepted:这个域通知 SCM 服务接受哪个域。本文例子是允许 STOP 和 SHUTDOWN 请求。处理控制请求将在第三步讨论; 
dwWin32ExitCode 和 dwServiceSpecificExitCode:这两个域在你终止服务并报告退出细节时很有用。初始化服务时并不退出,因此,它们的值为 0; 
dwCheckPoint 和 dwWaitHint:这两个域表示初始化某个服务进程时要30秒以上。本文例子服务的初始化过程很短,所以这两个域的值都为 0。

 
  调用 SetServiceStatus 函数向 SCM 报告服务的状态时。要提供 hStatus 句柄和 ServiceStatus 结构。注意 ServiceStatus 一个全局变量,所以你可以跨多个函数使用它。ServiceMain 函数中,你给结构的几个域赋值,它们在服务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保持不变,比如:dwServiceType。


  在报告了服务状态之后,你可以调用 InitService 函数来完成初始化。这个函数只是添加一个说明性字符串到日志文件。如下面代码所示:


<span style="font-size:12px;">// 服务初始化
int InitService() 
{ 
    int result;
    result = WriteToLog("Monitoring started.");
    return(result); 
}
  在 ServiceMain 中,检查 InitService 函数的返回值。如果初始化有错(因为有可能写日志文件失败),则将服务状态置为终止并退出 ServiceMain:


error = InitService(); 
if (error) 
{
    // 初始化失败,终止服务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STOPPED; 
    ServiceStatus.dwWin32ExitCode = -1; 
    SetServiceStatus(hStatus, &ServiceStatus); 
    // 退出 ServiceMain
    return; 
}</span>

如果初始化成功,则向 SCM 报告状态:

// 向 SCM 报告运行状态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RUNNING; 
SetServiceStatus (hStatus, &ServiceStatus);


接着,启动工作循环。每五秒钟查询一个可用物理内存并将结果写入日志文件。


如 Listing 1 所示,循环一直到服务的状态为 SERVICE_RUNNING 或日志文件写入出错为止。状态可能在 ControlHandler 函数响应 SCM 控制请求时修改。



第三步:处理控制请求



  在第二步中,你用 ServiceMain 函数注册了控制处理器函数。控制处理器与处理各种 Windows 消息的窗口回调函数非常类似。它检查 SCM 发送了什么请求并采取相应行动。
  每次你调用 SetServiceStatus 函数的时候,必须指定服务接收 STOP 和 SHUTDOWN 请求。Listing 2 示范了如何在 ControlHandler 函数中处理它们。
  STOP 请求是 SCM 终止服务的时候发送的。例如,如果用户在“服务”控制面板中手动终止服务。SHUTDOWN 请求是关闭机器时,由 SCM 发送给所有运行中服务的请求。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相同:

写日志文件,监视停止; 

向 SCM 报告 SERVICE_STOPPED 状态; 
   由于 ServiceStatus 结构对于整个程序而言为全局量,ServiceStatus 中的工作循环在当前状态改变或服务终止后停止。其它的控制请求如:PAUSE 和 CONTINUE 在本文的例子没有处理。
  控制处理器函数必须报告服务状态,即便 SCM 每次发送控制请求的时候状态保持相同。因此,不管响应什么请求,都要调用 SetServiceStatus。


第四步:安装和配置服务


  程序编好了,将之编译成 exe 文件。本文例子创建的文件叫 MemoryStatus.exe,将它拷贝到 C:\MyServices 文件夹。为了在机器上安装这个服务,需要用 SC.EXE 可执行文件,它是 Win32 


Platform SDK 中附带的一个工具。(译者注:Visaul Studio .NET 2003 IDE 环境中也有这个工具,具体存放位置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Common7\Tools\Bin\winnt)。使用这个实用工具可以安装和移除服务。其它控制操作将通过服务控制面板来完成。以下是用命令行安装 MemoryStatus 服务的方法:


sc create MemoryStatus binpath= c:\MyServices\MemoryStatus.exe

如果开启服务失败(错误代码为5:拒绝访问),多为无权限,可以尝试修改以下注册表的值: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EnableLUA 值修改为0


  发出此创建命令。指定服务名和二进制文件的路径(注意 binpath= 和路径之间的那个空格)。安装成功后,便可以用服务控制面板来控制这个服务。用控制面板的工具栏启动和终止这个服务。

 MemoryStatus 的启动类型是手动,也就是说根据需要来启动这个服务。右键单击该服务,然后选择上下文菜单中的“属性”菜单项,此时显示该服务的属性窗口。在这里可以修改启动类型以及其它设置。你还可以从“常规”标签中启动/停止服务。


以下是从系统中移除服务的方法:

sc delete MemoryStatus


指定 “delete” 选项和服务名。此服务将被标记为删除,下次系统重启后,该服务将被完全移除。


第五步:测试服务


  从服务控制面板启动 MemoryStatus 服务。如果初始化不出错,表示启动成功。过一会儿将服务停止。检查一下 C:\MyServices 文件夹中 memstatus.txt 文件的服务输出。在我的机器上输出是这样的:

Monitoring started.
273469440
273379328
273133568
273084416
Monitoring stopped.
  为了测试 MemoryStatus 服务在出错情况下的行为,可以将 memstatus.txt 文件设置成只读。这样一来,服务应该无法启动。去掉只读属性,启动服务,在将文件设成只读。服务将停止执行,因为此时日志文件写入失败。如果你更新服务控制面板的内容,会发现服务状态是已经停止。


以下是完整的服务代码:


<span style="font-size:12px;">// NTService.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define SLEEP_TIME 5000
#define LOGFILE "C:/MyServices/memstatus.txt"


SERVICE_STATUS ServiceStatus; 
SERVICE_STATUS_HANDLE hStatus; 

void ServiceMain(int argc, char** argv); 
void ControlHandler(DWORD request); 
int InitService();
int WriteToLog(char* str);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ERVICE_TABLE_ENTRY ServiceTable[2];
    ServiceTable[0].lpServiceName = "MemoryStatus";
    ServiceTable[0].lpServiceProc = (LPSERVICE_MAIN_FUNCTION)ServiceMain;
    
    ServiceTable[1].lpServiceName = NULL;
    ServiceTable[1].lpServiceProc = NULL;

    // 启动服务的控制分派机线程
    StartServiceCtrlDispatcher(ServiceTable); 
}

void Service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error; 
 
   ServiceStatus.dwServiceType = 
      SERVICE_WIN32;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START_PENDING; 
   ServiceStatus.dwControlsAccepted   =  
      SERVICE_ACCEPT_STOP | 
      SERVICE_ACCEPT_SHUTDOWN;
   ServiceStatus.dwWin32ExitCode = 0; 
   ServiceStatus.dwServiceSpecificExitCode = 0; 
   ServiceStatus.dwCheckPoint = 0; 
   ServiceStatus.dwWaitHint = 0; 
 
   hStatus = RegisterServiceCtrlHandler(
      "MemoryStatus", 
      (LPHANDLER_FUNCTION)ControlHandler); 
   if (hStatus == (SERVICE_STATUS_HANDLE)0) 
   { 
      // Registering Control Handler failed
      return; 
   }  
   // Initialize Service 
   error = InitService(); 
   if (!error) 
   {
      // Initialization failed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STOPPED; 
      ServiceStatus.dwWin32ExitCode = -1; 
      SetServiceStatus(hStatus, &ServiceStatus); 
      return; 
   } 
   // We report the running status to SCM.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RUNNING; 
   SetServiceStatus (hStatus, &ServiceStatus);
 
   MEMORYSTATUS memory;
   // The worker loop of a service
   while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RUNNING)
   {
      char buffer[16];
      GlobalMemoryStatus(&memory);
      sprintf(buffer, "%d", memory.dwAvailPhys);
      int result = WriteToLog(buffer);
      if (result)
      {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STOPPED; 
         ServiceStatus.dwWin32ExitCode      = -1; 
         SetServiceStatus(hStatus, 
                          &ServiceStatus);
         return;
      }
      Sleep(SLEEP_TIME);
   }
   return; 
}

void ControlHandler(DWORD request) 
{ 
   switch(request) 
   { 
      case SERVICE_CONTROL_STOP: 
         WriteToLog("Monitoring stopped.");

         ServiceStatus.dwWin32ExitCode = 0;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STOPPED; 
         SetServiceStatus (hStatus, &ServiceStatus);
         return; 
 
         case SERVICE_CONTROL_SHUTDOWN: 
         WriteToLog("Monitoring stopped.");

         ServiceStatus.dwWin32ExitCode = 0; 
         ServiceStatus.dwCurrentState = SERVICE_STOPPED; 
         SetServiceStatus (hStatus, &ServiceStatus);
         return; 
        
      default:
         break;
    } 
 
    // Report current status
    SetServiceStatus (hStatus, &ServiceStatus);
 
    return; 
}

int WriteToLog(char* str)
{
    FILE* log;
    log = fopen(LOGFILE, "a+");
    if (log == NULL)
    return -1;
    fprintf(log, "%s ", str);
    fclose(log);
    return 0;
}

int InitService(){
    WriteToLog("Monitoring started.");
    return true;
}</spa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