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進入移動開發的過往

遙想當初,在2010四月前,我還從來沒有用過蘋果機,也從來沒有接觸過objective-c,甚至我連iPhone是什麼其實我都還不知道。
那時候接了個外包,開始做iPhone的遊戲,也因此纔有一臺蘋果機好使用來開發iPhone遊戲。
拿到了蘋果機,開始了業餘開發iphone應用的生涯。
半年後,拿到了第一臺iPhone4,也因此我突然有個想法,把自己在2002年做的賓果遊戲,移植到iphone上,並且試著正式上架到app store上,真正正式進入戰場。
2011年的三至四月,我有了六支應用上架到app store上,但那時我有了個疑惑,我問我自己,我只能做到這樣嗎?
我沒辦法做到更多嗎?我有辦法跨入android嗎?我有辦法把應用或遊戲做的更好嗎?最終我也不知道這些問題是否有完整的答案是什麼?
其實比起做應用,我比較喜歡做遊戲,那時ios上最大的開源框架就是cocos2d,真的要學那套,我相信也不會太難。
但我認爲若無法自己掌握底層的框架,等於是把自己未來的方向,轉交給別人主宰。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高更遠,但是相對要付出的就是無法決定巨人的方向。加上我對於opengles以及引擎的設計並沒有實戰經驗。加上除了遊戲之外,我也會希望偶爾能用自己的框架來做一些應用。
經過思考後,我認爲我應該要有自己的跨平臺框架,因此開始決定自行研發屬於自己的框架。
2012年的四月,跨平臺框架CloudBox終於算是產出了,對於opengles我也掌握了不少基礎知識,我也瞭解到很多遊戲所需的特效,其實可以透過繪圖引擎來降低在美術圖片上的成本。也因爲引擎是我自行打造,若是未來遇到效能上的瓶頸,我也能夠自行處理。
雖然我這一年沒有任何新的app產出,但是在研究跨平臺的過程中,我對於android上的開發有了一定程度的熟稔,也在google play上架了三隻先前在ios上做的應用,同時也在wp7上移植了4支應用並上架。
一年來最大的收穫是框架的架構與設計能力獲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以及對於異質平臺的整合能力。
這條路上遇過很多曲折跟痛苦,想放棄算了這個想法,也不知道在我腦中浮現多少次。所幸最後我還是撐過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