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論與中學課堂

         什麼是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是法國19世紀經濟學家巴斯夏作爲批評的靶子而總結出來的,見其著名文章《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理論說了這麼一個意思: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衆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說的通俗點,是環境誘導了人的犯罪。而“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比方說,你分別到兩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裏窗明几淨,地板上一塵不染。如果他忘了給你準備菸灰缸,你一定會在點菸之前請他幫你找一個菸灰缸,而決不忍心讓菸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裏是隨處可見的塵土和紙屑。估計你也懶得要朋友給你找菸灰缸了,而是任由菸灰飛散,或是直接把菸蒂扔到地上了。

         中學課堂的一些發現

         我在一所中學當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這麼個現象——在老師上課的時候,課堂上會有個別的同學在下面“竊私語”,老師及時的制止他們,並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內容中的話,課堂是處於一個穩定狀態的。但是,如果放任那幾個同學不管的話,說話的同學往往會在五分鐘之內增加到一半左右的同學。這個時候,老師就必須停下來維持課堂紀律。維持好紀律後,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個別同學在課堂上交頭接耳的現象。

         而且,假如是在室外課,一旦老師的聲音不夠大,出現大規模學生交頭接耳的現象時,比較容易出現課堂失控——學生不聽老師指揮,也聽不到老師的指揮。整個課堂亂哄哄的。這時,老師只能藉助於哨子或者是擴音設備,維持課堂紀律。

         破窗理論在課堂上的應用

         通過對破窗理論的研究,發現,學生上課時的不遵守紀律就是破窗理論的案例。如果在學生髮生小規模的不遵守紀律的事件後,不能及時的發現並且引導學生進入教學內容,那麼,這種不遵守紀律的行爲就會開始蔓延。直到影響教師的上課。

         針對於這種效應的辦法就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制定出比相應的獎懲措施。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嚴格的按照獎懲措施執行。將任何不遵守紀律的行爲消滅在萌芽狀態。或者說,殺雞駭猴。在第一個感覺違反紀律的人出現的時候,實施懲戒,使得其他人員引以爲戒。

         破窗效應的反過來應用,就是對於積極參與課堂同學的獎勵。只有及時對積極參與課堂內容的同學予以獎勵(物質的,口頭的獎勵都可以)纔可以培養學生參與課堂內容的積極性。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學生對於課堂,對於學習的熱情。有利於學生正確觀念的養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