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空間數據庫實施策略-柵格數據 8

I. 設計策略示例

· 單幅大影像

數據源:單幅58.1G大小的NTF數據。

這是一個無壓縮的DEM數據,雖然數據沒有壓縮,但是對於NTF這種數據格式直接訪問的性能,我們未必有把握斷言,因此,首先需要對這個數據本身讀取的效率進行一定的度量。

參考前面的討論和一些數據,我們知道一個4.72G大小的無壓縮TIFF在數據分辨率下進行一個預覽的耗時僅有0.08秒。現在首先來看一下這個近60G的無壓縮NTF數據的效率:

image

圖 10 使用Map Service Publishing查看出圖效率

在柵格數據的分辨率比例尺下,通過預覽工具進行渲染耗時0.05秒,可見,NTF格式無壓縮數據的讀取效率沒有問題。

但是,該數據並沒有金字塔,在小比例尺下的效率很低,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創建金字塔的操作。對於這個近60G的數據,創建全比例尺的金字塔耗時39分鐘,生成了2G大小的金字塔。

直接用這個數據進行配圖發佈服務,使用50個併發用戶進行動態出圖的壓力測試,可以達到5M/秒的吞吐量。

image

圖 11 通過ArcGIS JavaScript API訪問包含柵格數據的Map Service

· 多幅小影像

數據源:146幅總量23.3G的MrSID數據。

這是一個本身包含金字塔的壓縮數據,其未壓縮大小約爲750G。在這裏首先面臨的一個選擇就是,是不是需要解壓這個數據?要做這個選擇的前提是需要估計解壓縮這個數據需要的時間、數據以後更新的頻率和存儲空間的富餘情況。其中最重要的可能還是解壓縮的耗時。

我們取其中一幅數據進行測試,其未壓縮大小爲5.2G,源數據大小爲200M。測試將其解壓爲無壓縮含金字塔的TIFF格式總共耗時1小時23分,這樣保守估算所有數據如果導出爲無壓縮格式大概需要160小時(一週)。在這裏,我只想將其作爲底圖,因此配置爲地圖服務後還會進行切片緩存,完全沒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在數據解壓上。

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直接基於MrSID數據了,因爲數據分幅比較多,我們希望可以用更方便地方式進行管理。但是,我們不要導出數據,當然也不希望進行託管入庫操作,因爲託管的過程肯定比導出無壓縮格式更加耗時。這時,我們就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File Geodatabase結合非託管模式或Mosaic Dataset、另一個是ArcSDE結合Mosaic Dataset。

這裏我選擇ArcSDE,在ArcSDE中新建了一個Mosaic Dataset,然後將所有的MrSID數據直接添加到這個數據集中,耗時37分11秒,也就是說每大約15秒可以導入一個柵格的信息到這個Mosaic Dataset中。

在ArcGIS 10中,我們可以直接將這個Mosaic Dataset發佈成Image Service,對這個服務使用50個併發用戶進行動態出圖的壓力測試,可以達到2.5M/秒的吞吐量。

image

圖 12 通過ArcGIS JavaScript API訪問柵格數據發佈的Image Servic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