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系統分析員之路學習筆記一用例

把用例解釋爲某個參與者actor要做的一件事可能更爲合適。 

1、這件事是相對獨立的,意味着不需要與其他用例交互而獨自完成參與者的目的。

2、這件事的執行結果對參與者來說是可觀測的和有意義的。

3、這件事必須有一個參與者發起。

4、這件事必然是以動賓短語形式出現。

用例的背後是一種需求方法論,其核心是以參與者爲中心(區別於以計算機系統爲中心),從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他要做的日常工作(區別於以業務流程描述的方式),並分析這些日常工作是如何交互的。用例分析的首要目標不是要弄清楚某項業務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而是要弄清楚有多少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做什麼?業務流程分析是後續的工作了。

如果你的分析習慣是在調研需求的時候最先弄清楚有多少業務流程,在畫出業務流程圖,然後順藤摸瓜,找出業務流程中每一步驟的參與部門或崗位,弄清楚在這一步參與者所做的事情和填寫表單的結果,並關心用戶是如何把這份表單傳給下一個環節的。那麼很不幸,你還是在做面向過程的事情。

如果你的分析習慣是在調研需求時最先弄清楚有多少部門,多少崗位,然後找到每一個崗位的業務代表,問他們類似的問題:你平時都幹什麼啊?這件事是誰交辦的?做完了你需要通知或傳達給誰嗎?做這件事情需要填寫那些表格嗎?那麼恭喜你,你OO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