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

主要內容

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作者: 李笑來

主要是是摘錄其中語句。

前言

人生的幸運在於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希望時間也是我的朋友

動機是一回事兒,預期是一回事兒,而結果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

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戲劇性,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時間只與那些努力的人做朋友

無論是雄鷹,還是蝸牛,都因爲它們的勤奮和努力,就有了時間作爲自己的朋友,每一分、每一秒,它們的生命都因此有了它們自己確定的意義,而非虛度。

做人要勤奮,做人要執着,但做事不一定要圖快。馬跑起來比駱駝快,但駱駝一生走過的路卻是馬的兩倍。沒有人見到過在沙漠裏狂奔的駱駝——除非那頭駱駝瘋了。我喜歡笑來的觀點: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

第0章 所有人的困境

而千百年之後培根說得更加全面:“讀書使人完整,討論使人完備,寫作使人完善”。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事實上,在不停地爲學生解答疑問的過程中,我自己學到的東西更多,而更多的程度超乎想象

瞭解心智的力量

不管什麼方法,都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效果。有沒有用,不去做怎麼會知道呢

如果在許多年之後,突然發現你多年前學過的東西那時恰好有用,那種驚喜的程度可想而知

心智力量的差異

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不做事的話,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的,因爲人只有在做事的時候纔會暴露缺點。

幾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個共同特徵:他們只不過是把“上司很愚蠢”作爲自己偷懶的藉口而已——他們的可笑與可悲自己並不知道:既然上司那麼愚蠢,又爲什麼要用自己寶貴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爲那個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數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的人,是不會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爲,他們要麼想辦法幫助上司解決問題,要麼就在愛莫能助的時候選擇離開去自行其是。

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這些人不快樂。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然而,真的是他們以爲的那樣麼?不客氣地說,99%的情況下並非如此。首先,這些人並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但是不管怎樣,一定要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我不喜歡做這件事情有沒有可能僅僅是因爲這件事兒我並沒有做好?要是因爲自己沒有做好而不喜歡,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兒了: 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自己有沒有意義?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爲止——沒有其他選擇。 反過來,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歡,純粹因爲那事兒對自己確實沒有什麼吸引力——事實上這種情況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換一件事情做就完了。

事實上,當很多人真的放棄原來做的事情,然後去做新的、所謂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最終會發現,這件事想要做好同樣困難重重,挫折不斷。沒有多久,這些人又會因爲做不好這件事而失去興趣,然後開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並且將其行爲“合理化”而後如此聲明:“我(才知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並不是這個……”(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概念,把這種做法稱爲“Rationalization”。

往往並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纔有興趣。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堅持,其實就是重複;而重複,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我是說,大量的時間投入。

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得虛度更多的時間。

何謂心智

博瑞博士認爲,一個人一生的幸福與他的心智直接相關。

起點

但無論如何,只要牢牢記住“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往往背離現實”這個事實本身,就已經足以保證我們不斷進步了——我們因瞭解這個事實而已經擁有了良好的自省機制。

控制自己的大腦

一個人擁有活躍的大腦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時候,也可能是壞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樣。你的大腦非常活躍,並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後,你就這樣輕易地被你的大腦所左右。

控制自己的情緒

儘管情緒有很多種,但最需要控制的大抵上只有一種:痛苦

對痛苦的深刻感受會扭曲或者抹殺我們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當一個人身處極大痛苦之中的時候,甚至有可能完全喪失對外界的感受

痛苦就是這樣,一旦我們能運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的時候,痛苦就會幾乎自動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會回來。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有一種自我保護功能——遺忘痛苦。

你現在知道你爲什麼總那麼沒記性了吧?因爲在你遇到挫折或者面對那些你曾經的錯誤決定帶來的懲罰的時候,你太痛苦了。而這樣的痛苦,必然被你的大腦自動列入遺忘的序列,並在你大腦裏徹底消失

所以,背單詞的時候,事實上,在做所有類似的必須記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由衷地把這件事當作快樂的事情來做

他用自己心智的力量給抽象的目標賦予了實際的意義,於是,擁有了比那些無法感知抽象事物的人更多的動力。

推遲滿足感

控制這種天性正確的方法是,仔細審視一下自己在哪方面這種天性尤爲強烈?再一次拿出紙筆羅列。經過幾天甚至幾個月的長期反覆審視,你會發現那個列表變得越來越長。別怕,相信我,誰都是這樣的——至少99.9%的人是這樣的。然後從列表中挑出一個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話,再挑出一個也很重要的),寫在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在這方面一定要控制這種天性。

推遲滿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備的能力,也是需要掙扎和鍛鍊纔可以習得的能力

最好的工具:紙筆

事實上,養成任何非天生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們只有一個習慣是天生的——“懶惰”。

把每天的時間開銷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輕易地原諒自己。每天晚上睡覺前,看着自己的本子,發現今天做了很多事兒的話,一定會很開心

但是,如果你不記錄下來,僅憑那靠不住的記憶,你就會很容易原諒自己,繼續放縱下去,讓時間白白度過,不給你帶來一點收益

很久之前,我給自己製作了一個“Reset”(重啓)按鈕。我有一個本子,其中每一頁通常只有一個句子,諸如:
- 快樂是一種本事。
- 不能因爲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 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高尚一點的人只是能夠控制它,不把它轉換成行動而已。
- 生氣是浪費時間的。
- 任何時候都要儘量鼓勵他人。

養成記錄你每日時間開銷的習慣吧。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時間使用習慣都會因此自然地養成。如果你已經習慣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記錄一下當日的時間開銷,那麼,第二天早上就會很自然地開始在腦子裏規劃全天的時間了——不信你就試試看

開始記錄時間開銷

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時間都用來幹什麼了?

  • 製作時間預算
  • 每天記錄你的時間開銷
  • 每天製作你的時間預算

你在修改,就說明你在進步。很多人一生最終一事無成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是脆弱的完美主義者,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裏完美地生存——所以註定以失敗告終。

判斷一項任務是否“真的重要”,其實只需要一個標準:就是看這項任務的完成是否對你的目標達成確實有益。

比如,每個人都喜歡做有趣的事情,往往並不關心這事兒到底有用還是沒用。可問題在於,有趣的事不見得有用呢!

使用列表減少失誤

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列表一旦開始執行就一定要執行到底

事無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爲放棄。放棄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換一個更好的方向”

我總覺得一個人最終成功,並不是因爲他曾經精確地計劃自己的成功,而是關鍵在於他的堅持

計劃,還是不計劃,是個問題

與計劃相關的格言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不是計劃着去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字典裏說,所謂的成功就是達成預期目標

證明我的目標現實可行的方法比較簡單:a.已經有人做到了;b.我與那人沒有太大的差距。

時間的浪費,往往是因爲a.目標不現實或者目前暫時尚不可行;b.爲了達到目標而制定的實施策略有誤。所以,爲了不浪費時間,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先仔細審視這兩個條件。

爲什麼你買過那麼多此類書籍,並且那麼多次地準備聽從那些專家的建議,卻最終無一例外地不了了之了呢?其中原因很多,一個特別重要的可能是:計劃固然重要,行動更爲重

我的建議是這樣的:如果你想改變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處境並不令人滿意,那就一切從簡——找一個你覺得該給你帶來改變的行動,然後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敗,那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所有的大額消費活動,乃至其他一切涉及金錢的活動,諸如投資之類,“馬上行動”的建議肯定不適用。相反,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僅是我個人的經驗。

提高自學能力

理論上講,本科畢業之後,學生應該有能力自學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

在任何一個階段,總是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許久過後,所謂量變到質變的效果纔會出現,纔可能有突飛猛進的感覺。
通過改變態度改變自己的世界

只要你去改變你的態度,你就會發現你的世界會因此發生轉變。

  1. 最好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準備這些對你的將來非常重要的考試。如果經濟上並不那麼緊張,就儘量就近上一個什麼輔導班,管它是不是新東方

  2. 而後,就是想辦法蒐集資料

  3. 準備考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題。只不過,不要被動做題。做每道題都要認真

  4. 邊做題邊整理還不夠。還要經常找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的記錄。

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總是想更上一層樓,那還有另外一個終極技巧——把你學會的東西教給別人。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總結一下:
1. 要熱愛考試,因爲你喜歡通行證。
2. 分辨考試的重要性。
3. 提前很久開始準備重要的考試。
4. 做題是最好的準備方法。
5. 通過做題了解考試的重點、難點。
6. 全面補習難點重點,並經常重新審視。
7.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個案分析——“成功學”的方法缺陷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改變你自己。如果你的心理狀態是積極的,你的生活也會是快樂的;如果你心理狀態是消極的,那麼,生活也會是憂傷的。

努力是應當的,無須強調

被認爲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富蘭克·H·奈特(Frank H. K night)有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這是個嚴肅而重要、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才能通過認真思考而理解並接受的道理:無論你多努力,你都很有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做到富有富足——你有勇氣接受這樣的現實麼?

我們不應該被人鼓勵了纔去努力。努力是應當的。無論有沒有人鼓勵,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當然,在任何努力之前應該先確定目標是否現實

“我是獨一無二的”——最浪費時間的錯覺

如果用“我是獨一無二的”作爲激勵自己努力的信條,顯然荒謬。甚至不用科學證明,就知道“獨一無二”是個確定的事實,但是,這卻是一個與成功根本無關緊要的事實。

因爲,無數次的事實證明,一個人一旦認爲自己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從本質上就可能永遠無法接受別人的建議。

留心成功者說的話

首先,成功者其實沒必要,也沒義務,也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講述所有的細節

一方面,大多數人一生都不會醒悟“平平淡淡纔是真”的道理,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在潛意識裏希望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通過艱苦奮鬥才獲得成功的,因爲他們潛意識裏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解釋自己的“不成功”,才能更爲自然地接受自己的“不成功”

還有就是,一定要了解這樣一個事實:有些時候,“成功者”的經驗根本沒有用,因爲那些經驗根本就是錯誤的,但關鍵在於他們自己可能也並不知道。

最後,要知道有些“寶貴經驗”就算正確,放到你身上就可能並不那麼靈驗

不要相信“運氣”,更不要相信“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所以,愛默森(R alph W aldo Em erson)說:“弱者相信運氣,強者只究因果。”

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

“相信我,所謂的人脈就算重要,也根本沒他們說的那麼重要。”

甚至,你會獲得意外的幫助。如果你是一個優秀、有價值的人,那麼就會有很多另外優秀、有價值的人爲你提供幫助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

善於與人交往也是一種需要學習,並且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實踐的技能。

事實上,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個表現:爲之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

因爲,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後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幾個簡單的,但實踐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建議:
-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爲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爲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儘量迴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回避了——儘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學習

第一,因爲他們拒絕學習就不可能有機會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第二,進而由於他們並不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是什麼,於是當然不知道那收穫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他們對學習的好處無從瞭解,於是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被誤解了的效率

一定要留有空間。a.你必須清楚肯定會有意外事件發生,所以你要留些時間處理這些意外事件;b.你必須用適當的方法休息、放鬆,以便恢復良好的狀態去做更多的事情。除了工作、學習之外,一定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其他活動

如果你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工作和學習上,那你是以工作成就爲導向的人;如果你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享受歡樂上,那你是以生活滿足爲導向的人。每個人各不相同,有些人在工作學習上可以獲得更多的樂趣,有的人在生活瑣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 所以,你需要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相信我,通過一定的練習,你肯定能做到擺脫你的大腦的控制,進而完全控制它;或者至少能做到部分擺脫你的大腦的控制,進而有一些控制它的能力。你知道你能通過什麼確信自己做到了或者至少部分做到了麼?方法很簡單,看看每天你做的事兒裏,有多少是儘管無趣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卻是不重要的。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並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爲大腦的真正主人了。

再次拿出你的紙和筆,羅列一下那些儘管無趣但實際上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學生,那件事兒可能是背英語單詞;如果你是老師,那件事兒可能是給學生批改作文;如果你是程序員,那件事兒可能是給你的代碼寫詳盡註釋;如果你是業務經理,那件事兒可能是給你那挑剔的上司寫下一年度的預算…… 不管怎樣,挑出一件你認爲最重要的事兒。然後,給自己做個時間表,在未來的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的時間裏,每天至少專注於這件事兒2個小時。當然,如果你能做到專注3個小時更好。相信我,大

效率低下的根源:迴避困難

他們的效率很差。根源在於,他們其實只做簡單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難度的工作。

把生活節奏調整得慢一點

事實上有氧運動大約20分鐘之內,消耗的主要只是身體裏的糖,30分鐘之後才消耗脂肪的比例會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正確的減脂跑步方式應該是慢跑。慢跑到稍微氣喘的地步,就改爲快走,等氣勻了再改爲慢跑。這樣就很容易堅持到30分鐘,然後,在接下來的10~15分鐘之內,如果體力允許的話(通常要經過一兩個月的適應),就儘量快跑,或者至少強度比前30分鐘再高一點,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正確的策略應該是:要想辦法提前預知自己需要怎樣的技能,然後確定那是一個自己可以通過練習真正熟練掌握的技能,而後制定長期計劃,一點一點地執行該計劃

關於開源節流的幾點建議

首先,不要盲目地試圖減少睡眠時間。

其次,儘量不要減少與家庭成員和親屬交流的時間。

最後,最好不要放棄你的社交時間

你要想盡一切辦法運用你自己的資源爲值得幫助的人提供幫助

如果,你主動幫助別人,那他們往往會加倍地感激你。主動幫助的最基本方式就是共享。如果你發現戴爾顯示器正在超值優惠,你不妨給身邊的幾個你知道可能喜歡這個產品的人打電話告訴他們這個消息

最後,你要明白一件事情:當你在決定是否給別人提供幫助的時候,要考慮“他是否值得幫助?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如果你想不開,一定要讓別人承認,那就聽我的勸告,記住一件事兒: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你不僅比別人強一點,還要比別人強出很多很多才行。

可是,你知道如果你最終竟然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強出許多的時候,你會面臨什麼境遇麼?哈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你身邊的人不再在這方面跟你比較了,他們會自動放棄,然後跟你比你不如他們的地方

最浪費時間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往往會限制我們的思維

大多數人早就樸素地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所面臨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過去。可是,時間的屬性決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將凝固成歷史,無法更改。無論後悔的程度多麼強烈都無濟於事。

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更改的,現在的煩惱是無濟於事的。

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更改的,現在的煩惱是無濟於事的。但是,將來的尷尬也許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現在的行動沒有出錯的話。換句話講,爲了避免將來的尷尬必須在今天採取正確的行動。

不要爲現在沒錢煩惱了。打起精神來,從今天開始想辦法賺更多的錢;如果賺更多 的錢很難,就想辦法少花一點多省一點,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那就從今天開始多讀一點書,多學一點東西。反正學什麼東西對任何人來講都不 容易,但只要堅持,大多數技能都可能學到比較熟練的程度。

自卑是浪費時間的罪魁禍首之一

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狀態,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停止嘲弄他人。

另外一個比較技術一點的手段是:忘記自己的優點。

最後一個方法是:適當地放縱一下自己。 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缺點的人是讓心智獲得解放的重要前提。真實的情況是,沒有缺點的就不是人

時間不一定就是金錢

很多人愛錢,卻不愛惜時間。也許是因爲人們更難認知抽象的事物

被低估了的今天

爲什麼大多數人做事拖拉。他們並不是沒有勤奮的意願,只不過是被自己的大腦所限制,以爲他們在將來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我並未能夠克服恐懼,卻還好做到了習慣恐懼。然而,就算是退而求其次的習慣恐懼,都需要努力和掙扎。努力的方法就是課前做很多很多的準備

所以說,大多數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也都可以提前準備。認識到這一點本身就幾乎是一切改變的起點。

提前準備的好處

所以,不要無謂地相信什麼“突然閃現的靈感”的存在。靈感這東西就算存在,也不會是平白無故出現的,肯定是有來歷的。只不過是我們經常說的“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

我告訴大家,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記憶力一開始就是你不要偷懶,不要說躺在那裏看書,看完了這本書還是乾乾淨淨的,整整齊齊的,這不對。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大卸八塊,書進了資料夾,纔算看完這本書。

於是,按照這樣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先花上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鎖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標。確定它是現實的、可行的之後,運用心智的力量在這個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時間,再更多一點的時間。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當時間陪伴你足夠久的時候,你的耐心就能從它那裏得到回報。

我一直認爲,在學習、工作上,一個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幾乎直接取決於此人能在那方面提前多久進行過準備。很少有人真正提前足夠的時間去做準備

所以,突破剛剛提到的“惡性的死循環”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比別人更早一些開始準備,早一點,再早一點。想想吧,有些人可以提前一兩輩子開始準備一件事情。

人們總是說,笨鳥先飛,其實,有很多鳥之所以先飛也許並不是因爲它們笨,相反,可能是因爲它們更聰明。

成功的核心素質:耐心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

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機率就有多高。反過來,沒有耐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不利於成功的負面的品質都是缺乏耐心的體現,或者說是缺乏耐心的結果。“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幾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速成”是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

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視,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去展望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精力去認真地調查研究。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爲缺乏耐心而拒絕觀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見與偏見,都是因爲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分辨每個個體的特徵,而寧願用粗暴簡單的分類方法替代思考。

越早醒悟越好

反思能力,幾乎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因爲人類擁有了反思能力,才慢慢擁有了另外一種能力——類比能力。而類比能力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理解能力高低之關鍵。

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別簡單。在某一天,做一件讓他印象無比深刻的事情。可以是講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次郊遊,更可以是買一件讓他驚喜的禮物——反正一定要讓他印象極度深刻。而後,你自己在日記裏記錄清楚這件事情,當然包括時間、地點與事件,而後千萬要妥善保存。大約兩三年之後,在他有一天開始覺得並抱怨時間太慢的時候,把那個記錄翻出來,給他看,讓他體會。這麼做的要點只有一個——耐心。首先,起點最好應該在七歲前後;其次,終點應該起碼兩三年之後。而後再過三五年,再提醒一次。這樣的體驗,不僅將使孩子永生難忘,還會影響他此後一生對時間的精確認識。早晚有一天,你的孩子將因此對你無比感激,充滿崇敬。因爲他終將明白,這種寶貴的“相對優勢”根本就不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只須大致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對此茫然無知你就很容易想象這個結果了。

接受現實需要勇氣,因爲現實不是我們最初以爲的那個樣子,也不是我們任何時候嚮往的那個樣子。難以接受現實的同時,更難接受的是已經在現實中渾然不知地浸泡了許多年而面目全非的自己

如若重生,就可以恰當運用心智與時間作朋友,與他一起用耐心打造新的人生。沒有人能夠阻擋你開啓自己的心智。最神奇的是,一個人的心智的開啓,竟然只需要一個掙扎的念頭而已。但偏偏這一個念頭卻又是天下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但,還是掙扎一下吧,因爲無論如何,反正我們早晚要爲自己的過去買單,逃不掉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