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spike---可能會代替Redis的下一代NoSql數據庫

個推專注爲開發者們提供消息推送服務多年。通過個推SDK,手機終端與服務器建立長連接,維持在線狀態。然而在網絡異常等情況下,消息無法實時送達到終端用戶,因而推送服務器建立了一份離線消息列表,以待用戶重新登錄時,進行消息的下發。這部分數據存儲在個推Redis集羣,整個集羣包括主從共百餘個實例,key的數量在10億級別,存儲空間在T級別,帶來了一定的維護成本和運維挑戰。作爲個推的後端開發工程師,我們也一直在尋找高性價比的方案。

個推整個集羣的QPS在百萬級別,若選擇使用Aerospike,對比實測下來,我們發現單臺搭載單塊Inter SSD 4600的物理機,可以達到接近10w的QPS,即幾十臺機器就可以滿足現有的需求,並能夠支撐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業務需求。

Aerospike的優勢

Aerospike是一個高性能、可擴展、可靠性強的NoSQL解決方案,支持RAM和SSD作爲存儲介質,並專門針對SSD特殊優化,廣泛應用於實時競價等實時計算領域。官方保證99%的操作在1ms內完成,並提供集羣數據自動Rebalance、集羣感知客戶端等功能,且支持超大規模數據集(100T級別)的存儲。

作爲KV存儲,Aerospike提供多種數據類型,其操作方式和Redis比較類似。除基礎功能之外,Aerospike還支持AMC控制檯、API等多種監控方式,有集羣QPS、健康度、負載等多項監控指標,對運維比較友好。支持集羣內數據的自動Rebalance,和Redis集羣方案相比,維護成本下降不少。

本文主要做一些Aerospike灰度部署、使用方面的經驗分享,希望對正在調研或者已經準備使用Aerospike的讀者提供一些參考。此外,灰度的理念並不限於Aerospike本身,對其他基礎組件的遷移和規劃,也能夠帶來一定的借鑑意義。

數據模型說明

Aerospike採用無模式存儲,數據模型類似RDBMS,因而在理解與使用上相對親切:

每個namespace包含多個set,每個set包含多條record,每個record包含多個bin(數據庫列),可通過索引key來查詢record。不同的業務可以使用同一個集羣的不同namespace來作做資源隔離,從而實現資源池化、最大化利用資源的目的。

灰度上線流程

個推在離線消息列表存儲這項業務中使用了較大規模的Redis集羣。我們先後調研了ssdb、pika等支持Redis協議的磁盤存儲,整體計算下來,Aerospike的性價比最高。

前期我們結合線上場景模擬實際讀寫比例(分析線上業務,我們發現寫和讀大致比例在1:1 ~ 1:2之間)進行壓測,對可行性進行評估和驗證,然後進行投產規劃。

線上業務比較龐雜,直接全量切到Aerospike不太現實,風險也比較大。測試網模擬驗證難以暴露出生產環境下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我們將整個上線流程劃分爲觀察階段和灰度階段。觀察階段顧名思義,原Redis集羣仍然承擔線上讀寫業務,只是將同樣的流量複製一份導入Aerospike,來進行真實壓力驗證; 灰度階段將線上業務逐步切到Aerospike集羣,擴大灰度保證集羣穩定運行至業務完全切到Aerospike。兩個階段具體操作如下:

觀察階段: Redis操作成功後,對Redis的讀寫操作以異步方式同步到Aerospike,Aerospike不承擔具體業務。下一步是數據雙寫Redis和Aerospike。該階段主要觀察兩邊數據是否一致,Aerospike壓力等。同時觀察階段可以進行節點重啓、集羣擴容等運維操作,評估運維成本,優化配置等。這裏可使用AMC頁面控制檯、監控API來監控集羣狀態,客戶端調用部分記錄必要日誌和監控信息。

灰度階段: Aerospike開始承擔部分應用和任務的離線消息列表存儲。灰度階段Redis和Aerospike數據雙寫雙清,保持熱備狀態,直至Redis數據完全切換到Aerospike並穩定運行一段時間。

觀察階段非常重要,基本上是對整個方案可行性進行線上評估。這個階段觀察點分爲客戶端(AS-Client)和服務端(AS-Server)兩部分。客戶端主要觀察:

1.使用metrics監控客戶端請求響應耗時,利用一段時間內的請求耗時百分比分佈(50%, 90%, 99%, 99.9%),評估系統SLA。

2.監控讀寫成功、失敗等情況的計數。

3.將慢日誌閾值設定爲50ms,統計高峯期和平常時段的慢日誌情況。

4.異步寫Aerospike隊列監控,合理調整隊列大小。

服務端主要觀察:

1.集羣的健康度。

2.磁盤和內存佔用情況,內存空間/磁盤空間比例。

3.機器IO負載、CPU負載、磁盤碎片化程度等信息。

4.集羣吞吐量,讀寫TPS是否能與線上Redis集羣相當。

5.數據一致性檢查。如何檢查觀察階段和灰度階段兩份數據的一致情況?逐key比對差異在性能上難以滿足要求。考慮數據完全一致情況下Redis查出的數據應該和Aerospike查出來的數據完全相同,所以抽樣記錄Redis和Aerospike的數據查詢結果記錄到日誌,對比分析1分鐘、5分鐘、30分鐘、1小時內不一致數據佔比。如果線上Key的數量在10億級別,即便只檢查出萬分之一的差異,那麼不一致的情況也很顯著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排查引發不一致情況的原因並解決。

維護性方面主要考慮到集羣數據自動Rebalance會帶來一定的性能下降,可能對用戶體驗有較大影響,結合我們的經驗,模擬了一些典型的運維場景:

1.模擬單節點故障導致的集羣Rebalance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2.模擬集羣擴容導致的集羣Rebalance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3.根據對線上業務的影響,計算白天和晚上集羣的Rebalance速度,同時支持cron job更新。

4.節點重啓。

5.增加SSD掛載。

6.相關配置的優化等。

總結一下,完整的上線流程分爲以下幾步:

0.模擬線上環境壓測,進行可行性驗證。

1.將Aerospike客戶端封裝成類Redis的接口,添加必要日誌、監控項,對Bin的有效性檢查等。

2.消息服務集成Aerospike客戶端,需要的功能包括: Aerospike異步讀寫,業務數據源切換,流量過濾等。

3.QA功能驗證。

4.申請資源,線上部署Aerospike集羣。

5.集成Aerospike功能的消息服務上線。

6.觀察階段驗證通過後,進入灰度階段,直至最終上線或中途撤回。

經驗總結

在Aerospike使用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總結爲下面幾點:

1.Aerospike開啓single-bin的模式會節省佔用空間。

2.Aerospike不會存儲原始key,實際索引的是原始key的一個20字節hash值,如果業務需要使用原始key則必須另外設置bin存儲。即便key和value值的字節數較少,但key本身佔據20個字節,因而實際佔用的空間會比較大。

3.Aerospike在節點宕機或是增減節點時會Rebalance數據,這個過程會影響對外服務質量。但Rebalance速度可以控制,因而需要在保證服務質量和集羣快速恢復二者間做權衡。

4.社區版本集羣每次重啓都要重建索引,然後加載到內存,這會導致速度比較慢。namespace需要在配置文件中指定,因而最好能按業務劃分,預先分配好將來可能用到的namespace,減少不必要的重啓。

5.因爲SSD本身存在碎片和寫入放大的問題,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若磁盤空間使用量在50%左右,性能下降會比較嚴重。故可以結合實際業務優化碎片整理相關參數。

6.Aerospike對HotKey有限制,因而頻繁對一個key讀寫時,會返回HotKey錯誤(errorcode 14) 。服務端可以通過增大 transaction-pending-limit配置來提高對同一個key操作的併發量,它的默認爲20,值爲0時表示不限。增大該配置可能會降低一定性能。客戶端可能需要對該異常增加重試處理,但重試可能會進一步增大HotKey的風險。

7.這種基礎組件的更迭一定要儘可能使用線上流量做壓力檢驗,從而儘早暴露潛在問題。

8.觀察階段也要評估運維成本,避免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坑。

9.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注意Aerospike的一些固有限制,如一個namespace最多有1023個set 、bin名字長度最多14個單字節字符 、一個namespace最多支持64塊SSD 等等,具體可參考:aerospike_known_limitations

結語

Aerospike作爲一個大容量的NoSql解決方案,並未在國內廠中廣泛商使用。它適合對容量要求比較大,QPS相對低一些的場景,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TCO。支持命令上,Aerospike和Redis比較相像,業務遷移過來也比較容易。它天然地支持集羣部署,對監控和運維支持比較友好。儘管擁有這麼多優良特性,但技術選型時還是要持審慎態度,預先評估是否符合自己的業務場景,性能和成本是否能夠滿足要求等。在官方的某些測試場景下,它的性能比Redis還要高,實際上因爲SSD本身的限制,大部分情況下,它在QPS方面與Redis差距較大。最後,上線前務必經過線上流量驗證,用灰度方式處理實際線上業務,最小化影響用戶體驗。

 

話外

不得不提的是,有贊也在分佈式中使用了Aerospike,藉此也反映出這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方案了。

參考:https://mp.weixin.qq.com/s/32XbJ5bn0i3O4Kn8PHpwQ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