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考試太差想到的……

     

          又到了一年考試時,而作爲教師的我,當面對學生做的慘不忍睹的試卷時,心裏的箇中滋味是難以言喻的。不考慮平時成績,原始成績只有10個學生及格了,爲了迎合學校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出題以確保不及格人數不能過多,作爲老師只能把題出的簡單不能再簡單了,基本上很多老師出的題連平時所教難度的1/5都達不到,很多本來需要學生動腦思考的科目,最終演變成了學生背背就會做的題目,因爲考的就是考前所講的原題,考試稍微有所變動,學生就不會做了,我感覺這真的是一種悲哀。一開始剛批閱完,我心裏過多的是對學生的抱怨,現在學生這是怎麼了,課下簡直是不學啊,令人笑話的是中途轉到這個班裏的一個學生都及格了,還考的不低。靜下心來,我不禁思考究竟在哪裏出問題了呢?

      1.考試和考查: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現在考查課越來越被演變成了必過課。爲何考查最終會演變爲必過課呢?我想這是因爲考試會出兩份卷子,學生不及格,還可以再做另外一套卷子;而如果考查是試卷的形式考查的,只有一份卷子,如果學生不及格,老師還得再出一份卷子。而試想一下,正常考都沒過,補考能過嗎?補考不過,重修能過嗎?重修不過?學生能畢業嗎?那麼老師就和這個學生耗上了,耗到最後,老師精疲力盡了,還得讓他過。如果考查形式是以論文形式進行的,論文也是很多學生課下從網上下載了一些文章後拼湊而來的,該讓誰不及格呢?會抄的及格?不會抄的不及格?老師無法抉擇的情況下,就都讓及格了。慢慢的,慢慢的,考查漸漸的演變爲必過課,學生變得越來越不重視,殊不知很多考查課實際還是挺重要的專業課。

     2.學生所學編程語言太多,第一門編程語言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如果第一門編程語言學生入門了,那麼他就不會對編程語言有所抵觸,如果沒入門,後期開展的編程語言都會提不起興趣。而且學生學編程大多學的是語法,而不是編程思維。這學期上Java,很多學生說自己C++學的多麼多麼好,Java就學不會,我就試着問最簡單的問題。C++中的繼承是爲了解決什麼問題的?多態又是怎麼回事?沒有幾個能夠答上來的。學生更多的是在意怎麼Java語法和之前C++的語法不一樣呢?學生對編程的學習的側重點完全偏頗了。

    3.自身教學:最近看到之前畢業的學生給我的留言,都畢業7、8年了還能記得我上課講的C語言的內容,告訴我老師你講的太好了。這讓我的思緒不禁回到了剛畢業那幾年給學生講C語言的情景,那時候充滿了激情,感覺上課總是有使不滿的勁,偶爾不經意的聽到學生議論:這老師這麼瘦,一上起來課來怎麼那麼有勁,聲音那麼大啊,心裏聽了美滋滋的。也許你對學生付出多少,學生也會對你回報多少。所謂的良性循環吧,那時候也不太擔心會盡量控制出題的難度,學生答得還是很好,上課也特別認真。再想想現在自己的教學,雖然也是在認真的備課,但是多了對學生的抱怨,上課也沒有激情和對學生的不屑,覺得怎麼這麼簡單還聽不懂,殊不知自己是多少年教學及學習才領悟了一些東西。少了耐心,多了抱怨,怎麼能夠讓學生能夠有自信心,怎麼能夠讓學生能夠和你交流呢。

     少些抱怨,多些耐心和激情,回到最初畢業剛教學的樣子,我想學生一定能夠感應到,那麼一切的一切就不會是問題了。

   4.社會原因:認真學習的學生不一定能夠找到好的工作,學的好,不如說的好。學習勁頭不足,在大學裏想入黨的卻擠成一片,我覺得這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

 

         人的一生,真正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的人很少,而成爲一名教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而我現在竟然是一名大學教師,這就可以讓我幸福萬分的,我沒有理由不盡自己的所能做好教師,以身示範,不僅教書,還要育人,只求問心無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