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x、OLE、COM、OCX、DLL之間有什麼區別?

熟悉面向對象編程和網絡編程的人一定對ActiveX、OLE和COM/DCOM這些概念不會陌生,但是它們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對許多們還是比較模糊的。在具體介紹它們的關係之間,我們還是先明確組件(Component)和對象(Object)之間的區別。組件是一個可重用的模塊,它是由一組處理過程、數據封裝和用戶接口組成的業務對象(Rules Object)。組件看起來像對象,但不符合對象的學術定義。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組件可以在另一個稱爲容器(有時也稱爲承載者或宿主)的應用程序中使用,也可以作爲獨立過程使用; 2)組件可以由一個類構成,也可以由多個類組成,或者是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序; 3)組件爲模塊重用,而對象爲代碼重用。現在,比較流行的組件模型有COM(Component Objiect Module,對象組件模型)/DCOM( Distributed COM,分佈式對象組件模型)和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對象請求代理體系結構)。到這裏,已經出現了與本文相關的主題COM,而CORBA與本文無關,就不作介紹。之所以從組件與對象的區別說起,是想讓大家明確COM和 CORBA是處在整個體系結構的最底層,如果暫時對此還不能理解,不妨繼續往下看,最後在回過頭看一看就自然明白了。現在開始闡述ActiveX、OLE和COM的關係。首先,讓大家有一個總體的概念,從時間的角度講,OLE是最早出現的,然後是COM和ActiveX;從體系結構角度講,OLE和ActiveX是建立在 COM之上的,所以COM是基礎;單從名稱角度講,OLE、ActiveX是兩個商標名稱,而COM則是一個純技術名詞,這也是大家更多的聽說ActiveX和OLE的原因。既然OLE是最早出現的,那麼就從OLE說起,自從Windows操作系統流行以來,“剪貼板”( Clipboard)首先解決了不同程序間的通信問題(由剪貼板作爲數據交換中心,進行復制、粘貼的操作),但是剪貼板傳遞的都是“死”數據,應用程序開發者得自行編寫、解析數據格式的代碼,於是動態數據交換(Dynamic Data Exchange,DDE)的通信協定應運而生,它可以讓應用程序之間自動獲取彼此的最新數據,但是,解決彼此之間的“數據格式”轉換仍然是程序員沉重的負擔。對象的鏈接與嵌入(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ed,OLE)的誕生把原來應用程序的數據交換提高到“對象交換”,這樣程序間不但獲得數據也同樣獲得彼此的應用程序對象,並且可以直接使用彼此的數據內容,其實OLE是Microsoft的複合文檔技術,它的最初版本只是瞄準複合文檔,但在後續版本OLE2中,導入了COM。由此可見,COM是應OLE的需求而誕生的,所以雖然COM是OLE的基礎,但OLE的產生卻在COM之前。 COM的基本出發點是,讓某個軟件通過一個通用的機構爲另一個軟件提供服務。COM是應OLE 的需求而誕生,但它的第一個使用者卻是OLE2,所以COM與複合文檔間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實際上,後來COM就作爲與複合文檔完全無關的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這樣一來, Microsoft就開始“染指”通用平臺技術。但是COM並不是產品,它需要一個商標名稱。而那時Microsoft的市場專家們已經選用了OLE作爲商標名稱,所以使用COM技術的都開始貼上了 OLE的標籤。雖然這些技術中的絕大多數與複合文檔沒有關係。Microsoft的這一做法讓人產生這樣一個誤解OLE是僅指複合文檔呢?還是不單單指複合文檔?其實OLE是COM的商標名稱,自然不僅僅指複合文檔。但Microsoft自己恐怕無法解釋清楚,這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和時間。 於是,隨着Internet的發展,在1996年春,Microsoft改變了主意,選擇ActiveX作爲新的商標名稱。ActiveX是指寬鬆定義的、基於COM的技術集合,而OLE仍然僅指複合文檔。當然, ActiveX最核心的技術還是COM。ActiveX和OLE的最大不同在於,OLE針對的是桌面上應用軟件和文件之間的集成,而ActiveX則以提供進一步的網絡應用與用戶交互爲主。到這裏,大家應該對ActiveX、OLE和COM三者的關係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COM纔是最根本的核心技術,所以下面的重點COM。讓對象模型完全獨立於編程語言,這是一個非常新奇的思想。這一點從C++和Java的對象概念上,我們就能有所瞭解。但所謂COM對象究竟是什麼呢?爲了便於理解,可以把COM看作是某種(軟件)打包技術,即把它看作是軟件的不同部分,按照一定的面向對象的形式,組合成可以交互的過程和以組支持庫。COM對象可以用C++、Java和VB等任意一種語言編寫,並可以用DLL或作爲不同過程工作的執行文件的形式來實現。使用COM對象的瀏覽器,無需關心對象是用什麼語言寫的,也無須關心它是以DLL還是以另外的過程來執行的。從瀏覽器端看,無任何區別。這樣一個通用的處理技巧非常有用。例如,由用戶協調運行的兩個應用,可以將它們的共同作業部分作爲COM對象間的交互來實現(當然,現在的OLE複合文檔也能做到)。爲在瀏覽器中執行從Web服務器下載的代碼,瀏覽器可把它看作是COM對象,也就是說,COM技術也是一種打包可下載代碼的標準方法(ActiveX控件就是執行這種功能的)。甚至連應用與本機OS進行交互的方法也可以用COM來指定,例如在Windows和Windows NT中用的是新API,多數是作爲COM對象來定義的。可見,COM雖然起源於複合文檔,但卻可有效地適用於許多軟件問題,它畢竟是處在底層的基礎技術。用一句話來說,COM是獨立於語言的組件體系結構,可以讓組件間相互通信。隨着計算機網絡的發展,COM進一步發展爲分佈式組件對象模型,這就是DCOM,它類似於CORBA的ORB,本文對此將不再做進一步的闡述。通過上面的講述相信大家一定對ActiveX、OLE和COM/DCOM的關係有了一個清楚的瞭解。

        使用Windows的人對於ActiveX控制一定不會陌生,它提供了一種類似於DLL動態鏈接庫的調用,不過它與DLL的唯一區別就是ActiveX不註冊不能被系統識別並使用。那麼,當我們得到一個ActiveX沒有被正確安裝且不能使用的消息後,又要安裝ActiveX怎麼辦呢?1.Regsvr32程序法在Windows的System文件夾下有一個Regsvr32.exe的程序,它就是Windows自己帶的ActiveX註冊和反註冊工具。利用它也能夠非常方便地註冊ActiveX控件,它的用法爲:regsvr32/u/s/n/i dllname, dllname其中dllname爲ActiveX控件文件名,建議在安裝前拷貝到System文件夾下參數有如下意義:/u - 反註冊控件/s - 不管註冊成功與否,均不顯示提示框/c - 控制檯輸出/i - 跳過控件的選項進行安裝 (與註冊不同)/n - 不註冊控件,此選項必須與/i 選項一起使用例如筆者要註冊一amovie.ocx控件,則打入Regsvr32 amovie.ocx即可,要反註冊它時只需使用 Regsvr32 /u amovie.ocx就行了。2.註冊表法所謂註冊ActiveX,無非是將一些信息記錄在Windows的註冊表中,如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我們可以運行Regedit.exe註冊表編輯程序,利用關鍵字進行搜索,然後把搜索得到後的註冊表導出爲一REG註冊表文件,再將其相應的ActiveX文件拷貝到Windows的System文件夾(一般ActiveX的文件名爲OCX,安裝在Windows的System文件夾內)下,最後在要安裝ActiveX的機器上雙擊導入剛纔導出的註冊表文件即可完成安裝。

       Activex,OLE,COM都是微軟的一些技術標準。Ole比較老後來發展成Activex,再後來發展成爲COM OCX,DLL是擴展名。 Activex有兩種擴展名OCX和DLL。實際上你可以把它們的擴暫名字調換。 COM作爲ActiveX的更新技術,擴展名也有可能是DLL DLL文件還有可能是動態鏈接庫。主要是裝載一些函數,可以動態加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