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協議的工作原理

地址解析協議,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據IP地址獲取物理地址的一個TCP/IP協議。

爲什麼要有ARP協議

我們都知道,OSI 模式把網絡工作分爲七層,彼此不直接打交道,而是通過接口通信。 IP地址在第三層網絡層, 物理地址(MAC地址)在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協議在發生數據包時,首先要封裝第三層 (IP地址)和第二層 (MAC地址)的報頭, 但協議只知道目的節點的IP地址,不知道其物理地址,又不能跨第二、三層,這時候ARP協議應運而生。

ARP協議的工作原理如下:

(1)每臺主機都會在自己的ARP緩衝區中 建立一個 ARP列表(地址轉換表) ,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關係;

(2)當源主機需要將一個數據包要發送到目的主機時,會首先檢 查自己 ARP列表中 是否存在該 IP地址對應的MAC地址,如果有,就 直接將數據包發送到這個MAC地址 ;如果沒有,就向本地網段 發起一個ARP請求的廣播包 ,查詢此目的主機對應的MAC地址。 此ARP請求數據包裏包括 源主機的IP地址 、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機的IP地址

(3)網絡中所有的主機收到這個ARP請求後,會 檢查數據包中的目的IP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一致 。如果 不相同就忽略此數據包 ;如果相同,該主機首先將發送端的MAC地址和IP地址 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 ,如果ARP表中 已經存在該IP的信息,則將其覆蓋 ,然後給源主機 發送一個 ARP響應數據包,告訴對方自己是它需要查找的MAC地址

(4)源主機收到這個ARP響應數據包後,將得到的目的主機的IP地址和MAC地址 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 ,並利用此信息 開始數據的傳輸 。如果源主機一直沒有收到ARP響應數據包,表示ARP查詢失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