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抄-一個做爲人父的擔憂-奶粉激素事件

陳立仁:衛&生&部“性&早&熟”通報是個娛樂至死的黑色幽默      

前半個月最受關注的不是舟曲泥石流,也不是美國黃海軍演,當是聖元奶粉疑致性早熟的事件。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官方遮遮掩掩。千萬父母提心吊膽,萬千網民口誅筆伐,聖元與恆天然同盟攻守信誓旦旦,專家與媒體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今天衛生部的專家終於信心十足的開金口了:“性早熟”嬰兒與乳粉無關!注意:無關的不單是聖元(哦,不,是“某”奶粉),而是所有奶粉。
  我不知道今晚聖元是否緊急召集所有員工慶祝勝利,明天是否除了律師需要加班加點準備起訴媒體外其他員工全部放假。但是我知道天下網民的疑慮不能消除,天下父母的擔心更嚴重了,網絡的評論也許不敢再對聖元(不對,又說錯了,是某奶粉)說三道四,但是衛生部娛樂至死的通報也可以夠他們幾天吃飽後無事幹時候消遣了。
  奶粉的性激素含量多少是安全的?允許的含量是多少?我不知道,恐怕也沒人知道(誰說知道的請回答)。其實標準在專家口裏,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開始時強調:“奶粉裏不允許檢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許,因此它在標準中不允許檢出。”乳業專家王丁棉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解讀稱,“不得檢出”的含義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檢測結果應該爲“零”,但是隨後又有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究員王樹槐專家解釋說:“所謂的不允許檢出雌激素是指不能檢出人爲添加的合成雌激素物質。”(原來“合成雌激素物質”不是“雌激素”,否則兩位專家打起架來恐怕會出人命)。但是今天的結果出來了,結果“雌激素”是有的,但是我敢打賭,絕對不是“合成雌激素物質”,否則專家們又非得打起來。專家由此推定:“性早熟”嬰兒與乳粉無關。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沒有法律的專家社會裏,因爲我們要參照的不是法定標準,而是“國內外文獻報道”。我在推測,關於激素安全的論證估計是學術界唯一完全沒有歧義的論證了,在這個領域裏的學者們完全不存在文者相輕的劣根性,但是除了論證的第一人之外,全部都涉嫌抄襲的行爲。否則,說法不統一的“文獻報道”何足爲憑,你能認定誰的說法是正確的,誰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呢?
  官方的通報通常是新名詞的創造基地,各種新奇死法100%源於此。現在衛生部的通報也不例外,一個“微小青春期”的新詞產生了,並斷定“性早熟”的孩子都處於此期!我對先前自詡學貫古今行爲產生無限的慚愧,急忙百度一下,沒有;GOOGLE一下,還是沒有;檢索了30年來所有的醫學文獻,居然還是沒一個學者寫過任何關於“微小青春期”的任何論文。趕忙打電話請教年近古稀的導師,也弄得老教授羞愧得無地自容,估計他稀疏的白髮今晚全掉光;趕忙翻出“內分泌學非常經典的教科書”《威廉姆斯內分泌學》,用了0.01秒翻到專家說的第1045頁,又驚出一身冷汗,TMD,花了我近半個月工資叫朋友從美利堅買回的全英文版居然是盜版書,因爲我根本找不到“微小青春期”的解釋!唉,老了,學無止境啊。還好,現在是處於信息爆炸的年代,沒幾分鐘,“微小青春期”的百度搜索項就過百萬,“微小青春期”的百度詞條及時出現,看來“微小青春期”還真是有根據的啊。
  現在權威機關已經得出了嚴肅的結論,請“某”奶粉企業趕緊起訴鳳凰倆媒體了。當然,現在估計沒一個媒體沒報導過或者轉載過“性早熟”的新聞,網絡評論員冷嘲熱諷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如果將全部媒體與寫手全部控告,比如會得到一筆讓羅思柴爾德-維特根斯坦家族的也望塵莫及的賠償金,何必還賣奶粉(注意是“賣”不是“生產”)呢?當然咱們的企業家們也許會說,我生產奶粉是爲了滿足羣衆需要,是強烈的社會責任,但是吃力不討好,付出如此大的“責任”還受到那麼大的冤屈,不做也罷!你不做奶粉而忙起訴其實也更盡到更大的社會責任的,媒體將會有更多的談資,記者也有更多深挖的任務,將會給媒體帶來更多的流量帶來不可估量的收入,打官司產生的收益也將使我國的GDP提速成功衝過20%,必將是一個多贏的結果,何樂而不爲?
  現在,所有質疑某奶粉的人都可以稱是外資品牌的託,全部可以以漢奸罪處死了;現在某奶粉的生產商和“義務”支持者都可以自豪的宣佈自己是最愛國最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了。問題是千百萬老百姓相信了,放心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