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多月的实习体会与总结

本人于2015年11月1日开始在某互联网创业公司实习,担任python后台开发实习生

实习前的水平

  • 很菜很菜,本科是数学专业,之前一直没为未来考虑过,只是学过C语言,自学过C++,当时C语言学的很好(在班级里面),各种帮别人解答问题,自己也对编程很感兴趣(顺带说一句,因为高考报志愿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所以直接第一志愿数学--。要是当时就报了计算机专业多好),但由于专业限制和对未来的迷茫,后来也没过多的经历,搞好学习上的事儿就好。

  • 转变是大三下的时候,当时开始面临着保研与工作的选择,自己成绩不错,能保研,但数学的学习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这里不得不批判一下国内的学术环境),而且自己却是是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当时就决定了以后的职业方向。

  • 我的成绩一直是不错的,前两年在小专业里(信息安全,跟计算机相关,所以选了这个方向)排名第一,保研是够了的,而且也拿到了中科院与本校(北航)的计算机专业保研资格,最后我选择了在本校读研,从这个时候,我才算是真正踏上了IT行业的道路了吧

  • 就这样,之后的一年里自学了java和python,以及web前端的一些知识,跟着计算机系的导师做毕设。做毕设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时很大的,因为做毕设是我于我导师的第一次接触,包括他的学术水平,研究方向以及他的人品。中间小半年时间跟着导师做毕设,说是毕设,其实也是第一次的学术研究了,如果有论文成果发表,导师也会是绝对的开心。中间过程不说,毕设做完后,我的想法是,以后绝对不搞学术。

  • 毕设搞完后离毕业是有一段时间空闲的,当时创业有个创业的学长缺人,于是我就去帮他们做web前端开发,所以也算是让自己的css,javascript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吧。这个实习让我意识到,要想让自己快速成长,必须去实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但坑爹的导师是不让实习的,即使我的培养计划中有着明确的半年以上实习的要求。

好了,背景不多说了,就这个水平,计算机专业很多基础课都没上过,与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我编过的代码要少很多。好在我自己看过计算机专业的书籍,然后又在研一上半年为自己打了下基础,也还过得去。

下面是我在实习中学到的,按时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 熟练使用python,掌握了tornado开发框架
  • 熟练使用mac系统开发,熟练使用linux常用命令
  • 熟练使用git协同开发
  • 掌握了基本的http协议,可快速搭建后台,快速开发
  • 熟悉了jquery,bootstrap
  • 熟练使用vim,掌握了常用命令
  • 使用过mysql,mongodb,redis 等数据库
  • 了解nginx配置及基本的使用

做过的项目有:
- 小型网站开发
- 微信微博第三方登录
- 后台数据编辑系统
- 网络爬虫,自动抓取与抽取信息
- 等等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也自己有补充计算机专业知识,补补自己的基础。

虽然踏上这一行有很多困难要解决,但艰难险阻又何妨,只有不断的去挑战困难,跳着自我,才有可能自我成长,否则一味的安逸只会让自己失去竞争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