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一篇 EMI整改經驗

 

5樓:

介紹俺的EMI整改經驗

關於晶體部份:
1、晶體到MCU的兩條線不要太細,儘量短直,且這兩條線與兩個負載電容所包圍的面積要越小越好,電容地端,最好單獨用較寬的走線單獨引至MCU振盪地,不要與大面積地銅箔相連;
2、晶體背面最好是整片的地銅箔,不要走其它線,也不要在晶體正面上方走別的線;
3、有的MCU與不適合的晶體配合,振幅過高,產生截頂失真,便會產生較強的基波及強烈的諧波輻射,這種情況需在Xout上造近MCU一端串幾十至幾百歐電阻,讓振幅峯峯值降至VCC的1/2~2/3爲宜;

高速線,一般是SDRAM、及數字視頻信號的VCLK了,最好在其走線背面有地銅層,沒有條件的,至少要有一條較寬的地線“護送”,能包地就更理想了,有的時候需要在靠MCU一端串電阻,消除過沖(過沖對輻射影響很大),不要串得太大,以免引起延遲;還有就是背面不要有平行的線,正面也是;另外就是USB,要走差分線;

低速較長的線,也不容忽視,儘可能用RC抑制高頻分量,靠近對外的接口處,要串磁豬, 電源進線處,串小的共模電感

總而言之,輻射過強是較大的dv/dt,及較大的環路面積引起,想辦法抑制電壓瞬變,降低信號過沖,縮小信號與電流回流的環路面積。還有就是小天線效應

最後的沒有辦法的辦法,纔是屏蔽,成本十分昂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