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內部類和匿名類(轉)

[摘要] 提起Java內部類(Inner Class)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實際上類似的概念在C++裏也有,那就是嵌套類(Nested Class),關於這兩者的區別與聯繫,在下文中會有對比。
[關鍵字] Java 內部類 匿名類
  有人會問,如果內部類裏的一個成員變量與外部類的一個成員變量同名,也即外部類的同名成員變量被屏蔽了,怎麼辦?沒事,Java裏用如下格式表達外部類的引用:

  outerClass.this

  有了它,我們就不怕這種屏蔽的情況了。

  * 靜態內部類

  和普通的類一樣,內部類也可以有靜態的。不過和非靜態內部類相比,區別就在於靜態內部類沒有了指向外部的引用。這實際上和C++中的嵌套類很相像了,Java內部類與C++嵌套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是否有指向外部的引用這一點上,當然從設計的角度以及以它一些細節來講還有區別。

  除此之外,在任何非靜態內部類中,都不能有靜態數據,靜態方法或者又一個靜態內部類(內部類的嵌套可以不止一層)。不過靜態內部類中卻可以擁有這一切。這也算是兩者的第二個區別吧。

  * 局部內部類

  是的,Java內部類也可以是局部的,它可以定義在一個方法甚至一個代碼塊之內。

  public class Goods1 {

  public Destination dest(String s) {

  class G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private GDestination(String whereTo) {

  label = whereTo;

  }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return new GDestination(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ods1 g= new Goods1();

  Destination d = g.dest("Beijing");

  }

  }

  上面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方法dest中我們定義了一個內部類,最後由這個方法返回這個內部類的對象。如果我們在用一個內部類的時候僅需要創建它的一個對象並創給外部,就可以這樣做。當然,定義在方法中的內部類可以使設計多樣化,用途絕不僅僅在這一點。

  下面有一個更怪的例子:

  public class Goods2{

  private void internalTracking(boolean b) {

  if(b) {

  class TrackingSlip {

  private String id;

  TrackingSlip(String s) {

  id = s;

  }

  String getSlip() { return id; }

  }

  TrackingSlip ts = new TrackingSlip("slip");

  String s = ts.getSlip();

  }

  }

  public void track() { internalTracking(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ods2 g= new Goods2();

  g.track();

  }

  }

  你不能在if之外創建這個內部類的對象,因爲這已經超出了它的作用域。不過在編譯的時候,內部類TrackingSlip和其他類一樣同時被編譯,只不過它由它自己的作用域,超出了這個範圍就無效,除此之外它和其他內部類並沒有區別。

  * 匿名內部類

  java的匿名內部類的語法規則看上去有些古怪,不過如同匿名數組一樣,當你只需要創建一個類的對象而且用不上它的名字時,使用內部類可以使代碼看上去簡潔清楚。它的語法規則是這樣的:

  new interfacename(){......}; 或 new superclassname(){......};

  下面接着前面繼續舉例子:

  public class Goods3 {

  public Contents cont(){

  return new Contents(){

  private int i = 11;

  public int value() {

  return i;

  }

  };

  }

  }

  這裏方法cont()使用匿名內部類直接返回了一個實現了接口Contents的類的對象,看上去的確十分簡潔。

  在java的事件處理的匿名適配器中,匿名內部類被大量的使用。例如在想關閉窗口時加上這樣一句代碼:

  frame.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System.exit(0);

  }

  });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匿名內部類由於沒有名字,所以它沒有構造函數(但是如果這個匿名內部類繼承了一個只含有帶參數構造函數的父類,創建它的時候必須帶上這些參數,並在實現的過程中使用super關鍵字調用相應的內容)。如果你想要初始化它的成員變量,有下面幾種方法:

  1. 如果是在一個方法的匿名內部類,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傳進你想要的參數,不過記住,這些參數必須被聲明爲final。

  2. 將匿名內部類改造成有名字的局部內部類,這樣它就可以擁有構造函數了。

  3. 在這個匿名內部類中使用初始化代碼塊。

  * 爲什麼需要內部類?

  java內部類有什麼好處?爲什麼需要內部類?

  首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想實現一個接口,但是這個接口中的一個方法和你構想的這個類中的一個方法的名稱,參數相同,你應該怎麼辦?這時候,你可以建一個內部類實現這個接口。由於內部類對外部類的所有內容都是可訪問的,所以這樣做可以完成所有你直接實現這個接口的功能。

  不過你可能要質疑,更改一下方法的不就行了嗎?

  的確,以此作爲設計內部類的理由,實在沒有說服力。

  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java中的內部類和接口加在一起,可以的解決常被C++程序員抱怨java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沒有多繼承。實際上,C++的多繼承設計起來很複雜,而java通過內部類加上接口,可以很好的實現多繼承的效果。

  本文的目的只是向大家介紹一下內部類的概念以及使用方法,在後續文章裏,將會針對本文中的內容舉更多具體的例子,以及介紹如何使用內部類構建一個Applicaton Framework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