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中文件系統的簡單操作

磁盤與目錄的容量:df ,du

現在我們知道磁盤系統中的整體數據是在superblock塊中,但是每個各種文件的容量則在iNode當中記載的。那在命令行界面該如何調出這幾個數據?下面我們談談這兩個命令:

df:列出文件系統中的整體磁盤使用量;

du:評估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量(常用與評估所佔用容量)

df:

[root@www ~]#df   [-ahikHTm] [目錄或文件名]

-a :   列出所有文件的文件系統。包括系統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統;

-k 以KB的容量顯示各個文件系統;

-m 以MB的容量顯示各個文件系統;

-h 以人們輕易閱讀的GB,MB,KB等格式自行顯示;

-H: 以M=1000K替代M=1024K的進位方式;

-T: 連同該分區的文件系統名稱(例如ext3)也列出來;

-i: 不用硬盤容量,而以iNode的數量來顯示;

例一:將系統內所有的文件系統列出來。

[root@www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920624  3823112  558544441%

/dev/hdc3  4956316 141376 4591084% /home

/dev/hdc1  101086 11126 8474112% /boot

tmpfa      371332     0371332 0%/dev/shm

#在Linux裏面如果df沒有任何參數,那麼默認會將系統內所有的(不含特殊內存內的文件系統與swap)都以1KB的內容來列出來。至於那個/dev/shm是與內存有關的掛載。

例二:將容量結果以易讀的容量格式顯示出來

[root@www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5G  3.7G   5.4G41%

/dev/hdc3  4.8G  139M 4.4G  4% /home

/dev/hdc1  99M 11M 8.8M12% /boot

tmpfa      371332   0   363M   0% /dev/shm

先來說明一下例一中的輸出的結果信息

Filesystem:代表該文件系統是哪個分區,所以列出設備名稱;

1K-blocks:說明下面的數字單位是1KB。可以利用-h或-m來改變容量

Used:顧名思義,就是使用掉的硬盤空間 

Available:也就是剩餘的磁盤空間大小

Use%:就是磁盤的使用率。如果使用率高達90%以上,最好要注意下,免得容量不足造成系統問題。

Mounted on:就是磁盤掛載的目錄所在(掛載點)。

由於df主要讀取的數據幾乎都是針對整個文件系統,因此讀取的範圍主要是super block內的信息,所以這個命令顯示結果的速度非常快。在顯示結果的速度非常快速。在顯示的結果中需要你特別留意的是那個根目錄的剩餘容量,因爲我們所有的數據都是由根目錄衍生出來的,因此當根目錄的剩餘容量剩下0時,那你的Linux可能就問題很大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