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中重要指令介紹($eval,$parse和$compile)

在angular的服務中,有一些服務你不得不去了解,因爲他可以說是ng的核心,而今天,我要介紹的就是ng的兩個核心服務,$parse和$compile。其實這兩個服務講的人已經很多了,但是100個讀者就有100個哈姆雷特,我在這裏講講自己對於他們兩個服務的理解。

  大家可能會疑問,$eval呢,其實他並不是一個服務,他是scope裏面的一個方法,並不能算服務,而且它也基於parse的,所以只能算是$parse的另一種寫法而已,我們看一下ng源碼中$eval的定義是怎樣的就知道了  

   $eval: function(expr, locals) {
        return $parse(expr)(this, locals);
      },

  相信看完源碼大家就明白了吧,好了,現在就開始兩種核心服務的講解了,如果感覺我說的不對的話,歡迎在評論區或者私聊指出,免得禍害其他讀者。

  再講這兩個服務的時候,我要先講一個在本貼的概念:上下文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上下文”,但是可能有點模糊,在我這裏給大家解釋解釋看看大家接不接受這個說法。

  還記得angular的數據綁定嗎?比如:我現在有個有個叫TestCtrl的控制器,他的內容如下:  

  .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
         $scope.test = "Boo!!!"
    })

  而在html中我們的代碼是這樣的

<body ng-controller="TestCtrl">
    {{test}}
</body>

  那麼,大家不用想都知道結果了,頁面上肯定會顯示 Boo!!!的字樣。

  但是如果我刪掉ng-controller的指令呢?也就是我沒有在html申明控制器,你直接綁定{{test}}會如何呢?

  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頁面啥都沒有(ps:因爲你申明瞭ng-app)。講到這裏大家明白了嗎?

  控制器就相當於一個上下文的容器,真正的上下文其實是$scope,當頁面綁定test,如果申明瞭控制器,當前上下文就是控制器裏面的$scope,ng會去找一下你這個控制器的上下文$scope有沒有test,如果有,他當然就顯示出來了,但是你不申明控制器的時候呢?他的上下文容器就是ng-app了,那麼他真正的上下文就是$rootScope,這個時候他就會尋找$rootScope有沒有test。

  好了,上下文的概念已經講完了,其實挺容易理解的,基本上和this非常相似

  那麼言歸正傳,我們開始講$parse,首先我們要看的是ng的API文檔

複製代碼
var getter = $parse('user.name');
var setter = getter.assign;
var context = {user:{name:'angular'}};
var locals = {user:{name:'local'}};

expect(getter(context)).toEqual('angular');
setter(context, 'newValue');
expect(context.user.name).toEqual('newValue');
expect(getter(context, locals)).toEqual('local');
複製代碼

  大家看到的是ng文檔裏面對於$parse服務性價比最高的幾行代碼,

  getter和setter就是大家所熟知的get方法和set方法了,context和locals僅僅是json對象而已,目的就是模擬上下文關係

  大家看到的下面四個語句最終都能通過測試,現在我們一個個來分析,分析之前我要解釋一遍什麼叫$parse

  $parse服務其實就是一種解析表達式的功能,就像ng-model=“test”,你在html中寫這個東西誰知道你ng-model=“test”中,其實你想綁定的是當前控制器(上下文容器)中scope(上下文)中的test裏面的值,ng就是通過$parse服務去幫助你解析這個表達式的,所以在調用$parse服務的時候你需要傳遞上下文對象,讓ng知道你是要去哪裏的scope(上下文)去找你這個test。

  所以我們看到第一行測試代碼是這樣的:  

getter(context)).toEqual('angular') //實際上就是 $parse('user.name')(context)

  在這個context就是上下文,他能返回“angular“這個字符串的原理就是經過這三步的:

    1.獲取當前的表達式user.name

    2.獲取當前的上下文對象{user:{name:'angular'}}

    3.在上下問對象中尋找表達式,最終獲得“angular“這個字符創

  所以這句測試代碼是成功的。

  我們看第二個方法setter方法

setter(context, 'newValue');//實際上就是 $parse('user.name').assign(context, 'newValue')
expect(context.user.name).toEqual('newValue');//測試數據上下文的值是否被改變

  這裏的setter方法其實是改變值得方法    

    1.獲取當前的表達式user.name

    2.獲取當前的上下文對象{user:{name:'angular'}}

    3.改變表達式中的值,將上下文對象編程{user:{name:'newValue'}}

  於是上下文對象發生了改變,重新用getter方法去獲取表達式的時候,上下文已經從{user:{name:'angular'}} --> {user:{name:'newValue'}},最後獲取的表達式的值自然就是“newValue”了,所以測試代碼也是通過的。  

expect(getter(context, locals)).toEqual('local');//實際上就是$parse('user.name')(context, locals)

  這裏要表現的其實是上下文的替換功能。

    在getter的方法中我們不僅可以選擇第一個上下文,但是如果我們傳遞了第二個參數,那麼第一個上下文就會被第二個上下文覆蓋,注意是覆蓋.    

       1.獲取當前的表達式user.name

       2.獲取當前的上下文對象{user:{name:'angular'}}

       3.覆蓋當前的上下文{user:{name:'local'}}

       4.獲取解析之後表達式的值

    重新回到$eval這個地方,我們看待$eval源碼中可以看出$eval只有get功能,而沒有set功能,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傳遞第二個上下文,來達到修改值得效果。

    在這裏$parse服務就已將說完了,接下來就是$compile

-----------------------------------------------------------------------------------------------------------------------------------------------------------------------------------------

    如果你瞭解了$parse的概念之後,我想$compile也差不多理解了,其實和$parse很像。但是他是解析一段html代碼的,他的功能就是將死模板變成活模板,也是指令的核心服務。

    比如你有一段html代碼 <h1>{{test}}</h1>,如果你將這段代碼直接放在html代碼裏面,它所呈現的內容是怎樣的我不說大家也應該懂。這就是死模板了,而所謂的活模板,就是這裏面的數據全部經過了數據的綁定 {{test}}會自動找到當前的上下文,來綁定數據。最後顯示出來的 就是活模板,也就是經過數據綁定的模板。

    $compile('死模板')(上下文對象),這樣就將死模板編程了活模板,你就可以對這段活的html代碼做操作了,例如增加到當前節點,等等。

    但是在指令中,她會返回兩個函數pre-link和post-link

    第一個執行的是pre-link,它對於同一個指令的遍歷順序是從父節點到子節點的遍歷,在這個階段,dom節點還沒有穩定下來,無法做一些綁定事件的操作,但是我們可以在這裏進行一些初始化數據的處理。

    第二個執行的是post-link,也就是我們常說的link函數,他是從子節點到父節點遍歷的,在這個階段,DOM節點已經穩定下來了,我們一般會在這裏進行很多的操作。

    此貼爲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