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要說電視劇《人民的民義》,成功的推銷了啥產品,我覺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萬曆十五年》這本由黃仁宇先生耗費心血鑄就的書。再說了,你看無論高官教授,還是成功的商人都仔細的研究過這本書,更何況我們這些人民呢;所以在噹噹上淘了一本拜讀。

        單從書的內容編排和結構上來說,黃先生確實獨樹一幟;就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本書既不像嚴格的學術方面的書籍,又不是完全的散文小說風格的。但是確實引人入勝,通過對萬曆年間幾個典型的歷史人物(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的描述,由淺入深,不斷探尋,最終得出結論:上自王侯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是制度和中國傳統道德的犧牲品。一個帝國僅僅依靠泛道德的框架和以往祖上制度來約束管理,保持國家機制運轉;而不是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結合實際的大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改革來統治;這個導致整個王朝衰亡的原因,也預示着大帝國必然衰亡。甚至,如果將當時中國的情況放到當時世界的大環境中來看,則問題更突出:西方其他強國都在進行各種改革,發展科技、貿易、經濟和文化,一片興興向榮的景象;而當時的明朝則任然保持祖宗制度,整個管理任然依靠泛道德和傳統制度,而不是積極進行改革適應實際的發展,甚至有點閉關鎖國的味道。

        所以當世界都在發展而明朝任然保持愚昧落後的狀態,這導致以後的民族落後是必然的,落後就要捱打也是必然的。尤其是當中國的地域優勢在科技的發展下,便利的海陸運輸的興起下蕩然無存的時候,這必然導致後面被侵略的命運。這在我們後來人看來,確實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萬曆十五年——平平淡淡的一年,但是王朝暗流涌動,世界大環境風起雲涌。這決定了王朝的命運,甚至決定了王朝後面幾百年的華夏民族的命運。

        我想黃先生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心情一定是複雜的;作爲華夏兒女他以犀利的文筆和眼光、獨到的見解展現了一個強大歷史王朝的命運,深度剖析了這其中的原因;爲以後的文史研究和政治提供了某種參考吧。也許我們應該暫時的放下傳統的東西,放下聖人的教化;擡起頭來看看這個世界,結合實際情況,借鑑其他文化制度,然後再融入我們的傳統文化,使整個民族發展壯大;注重上下流動,避免社會太固化,使得社會永葆青春煥發活力。也許在統治階層看來,社會越穩定越好,越固化越好,這樣越有利於管理;但是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告訴我們“易”,也就是變化;萬事萬物都在發生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受和擁抱變化,發揮自己智慧,然後結合實際情況採取不同方式,應對和適應這種變化。每個人需要這樣做,一個組織需要這樣做,一個國家也需要這樣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