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設計模式(八)

rel="File-List" href="file:///C:%5CDOCUME%7E1%5CADMINI%7E1%5CLOCALS%7E1%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filelist.xml"> rel="themeData" href="file:///C:%5CDOCUME%7E1%5CADMINI%7E1%5CLOCALS%7E1%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themedata.thmx"> rel="colorSchemeMapping" href="file:///C:%5CDOCUME%7E1%5CADMINI%7E1%5CLOCALS%7E1%5CTemp%5Cmsohtmlclip1%5C01%5Cclip_colorschememapping.xml">

Java設計模式(八)

                                             ------------模板模式

引子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模式,卻被非常廣泛的使用。之所以簡單是因爲在這個模式中僅僅使

用到了繼承關係。

繼承關係由於自身的缺陷,被專家們扣上了罪惡的帽子。其實,繼承還是有很多自身的優點所在。只是被大家濫用的似乎缺點更加明顯了。合理的利用繼承關係,還是能對你的系統設計起到很好的作用的。而模板方法模式就是其中的一個使用範例。

定義與結構

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模式

定義一個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將一些步驟延遲到子類中。使得子類可以不改變一個算法的結構即可重定義該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驟。這裏的算法的結構,可以理解爲你根據需求設計出來的業務流程。特定的步驟就是指那些可能在內容上存在變數的環節。

可以看出來,模板方法模式也是爲了巧妙解決變化對系統帶來的影響而設計的。使用模板方法使系統擴展性增強,最小化了變化對系統的影響。這一點,在下面的舉例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簡單模式的結構

抽象類(Abstract Class

定義了一到多個的抽象方法,以供具體的子類來實現它們;而且還要實現一個模板方法,來定義一個算法的骨架。該模板方法不僅調用前面的抽象方法,也可以調用其他的操作,只要能完成自身的使命。

 

public abstract class Benchmark
{
  /**
  * 下面操作是我們希望在子類中完成
  */
  public abstract void benchmark();

  /**
  * 重複執行benchmark次數
  */
  public final long repeat (int count) {
    if (count <= 0)
      return 0;
    else {
      long star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benchmark();

    long stop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eturn stopTime - startTime;
  }
}
}

 

具體類(Concrete Class

實現父類中的抽象方法以完成算法中與特定子類相關的步驟。

 

public class MethodBenchmark extends Benchmark
{
  /**
  * 真正定義benchmark內容
  */
  public void benchmark() {

    for (int i = 0; i < Integer.MAX_VALUE; i++){
      System.out.printtln("i="+i);    
    }
  }
}

 

總結

適用情況

根據上面對定義的分析,以及例子的說明,可以看出模板方法適用於以下情況:

1) 一次性實現一個算法的不變的部分,並將可變的行爲留給子類來實現。

2) 各子類中公共的行爲應被提取出來並集中到一個公共父類中以避免代碼重複。其實這可

以說是一種好的編碼習慣了。

 

由上可以看出,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可以將代碼的公共行爲提取出來,達到複用的目的。而且,在模板方法模式中,是由父類的模板方法來控制子類中的具體實現。這樣你在實現子類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對業務流程有太多的瞭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