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架构与文件流

我以下图为基础,说明Linux的架构(architecture)。(该图参考《Advanced Programming in Unix Environment》)

 

最内层是硬件,最外层是用户常用的应用,比如说firefox浏览器,evolution查看邮件,一个计算流体模型等等。硬件是物质基础,而应用提供服务。但在两者之间,还要经过一番周折。

还记得Linux启动。Linux首先启动内核 (kernel),内核是一段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直接管理管理硬件,包括CPU、内存空间、硬盘接口、网络接口等等。所有的计算机操作都要通过内核传递给硬件。

 

为了方便调用内核,Linux将内核的功能接口制作成系统调用(system call)。系统调用看起来就像C语言的函数。你可以在程序中直接调用。Linux系统有两百多个这样的系统调用。用户不需要了解内核的复杂结构,就可以使用内核。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一个操作系统,以及基于操作系统的应用,都不可能实现超越系统调用的功能。一个系统调用函数就像是汉字的一个笔画。任何一个汉字都要由基本的笔画(点、横、撇等等)构成。我不能臆造笔画。

在命令行中输入$man 2 syscalls可以查看所有的系统调用。你也可以通过$man 2 read来查看系统调用read()的说明。在这两个命令中的2都表示我们要在2类(系统调用类)中查询 (具体各个类是什么可以通过$man man看到)。

 

系统调用提供的功能非常基础,所以使用起来很麻烦。一个简单的给变量分配内存空间的操作,就需要动用多个系统调用。Linux定义一些库函数(library routine)来将系统调用组合成某些常用的功能。上面的分配内存的操作,可以定义成一个库函数(像malloc()这样的函数)。再比如说,在读取文件的时候,系统调用要求我们设置好所需要的缓冲。我可以使用Standard IO库中的读取函数。这个读取函数既负责设置缓冲,又负责使用读取的系统调用函数。使用库函数对于机器来说并没有效率上的优势,但可以把程序员从细节中解救出来。库函数就像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它由笔画组成,但使用偏旁部首更容易组成字,比如"铁"。当然,你也完全可以不使用库函数,而直接调用系统函数,就像“人”字一样,不用偏旁部首。

(实际上,一个操作系统要称得上是UNIX系统,必须要拥有一些库函数,比如ISO C标准库,POSIX标准等。)

 

shell是一个特殊的应用。很多用户将它称为命令行。shell是一个命令解释器(interpreter),当我们输入“ls -l”的时候,它将此字符串解释为

  1. 在默认路径找到该文件(/bin/ls),
  2. 执行该文件,并附带参数"-l"。

我之前用>表示重新定向,用|表示管道,也是通过shell解释&或者|的含义。Shell接着通过系统调,用指挥内核,实现具体的重定向或者管道。在没有图形界面之前,shell充当了用户的界面,当用户要运行某些应用时,通过shell输入命令,来运行程序。shell是可编程的,它可以执行符合shell语法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叫做shell脚本(script)。可以在架构图中看到,shell下通系统调用,上通各种应用,同时还有许多自身的小工具可以使用。Shell脚本可以在寥寥数行中,实现复杂的功能。

UNIX的一条哲学是让每个程序尽量独立的做好一个小的功能。而shell充当了这些小功能之间的"胶水",让不同程序能够以一个清晰的接口(文本流)协同工作,从而增强各个程序的功能。这也是Linux老鸟鼓励新手多用shell,少用图形化界面的原因之一。

(shell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bash, 另外还有sh, csh, tcsh, ksh。它们出现的年代不同,所支持的功能也有差异。)

一个使用bash shell的终端

一个shell对应一个终端 (terminal)。曾经来说,终端是一个硬件设备,用来输入并显示输出。如今,由于图形化界面的普及,终端往往就像上图一样,是一个图形化的窗口。你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输入或者输出文本。这个文本直接传递给shell进行分析解释,然后执行。

最后,我们进入一般的应用。应用是一个程序,它可以

  1. 直接调用系统函数
  2. 调用库函数
  3. 运行shell脚本

这些应用可以由多种语言开发。最常见的是C语言。

 

总结 

Linux利用内核实现软硬件的对话。

通过系统调用的这个接口,Linux将上层的应用与下层的内核分离,隐藏了底层的复杂性,也提高了上层应用的可移植性。

库函数利用系统调用创造出模块化的功能,

Shell则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并让我们可以利用shell的语法编写脚本,以整合程序。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vamei/archive/2012/09/19/2692452.html



文本流

文件用于数据的存储,相当于一个个存储数据的房子。我们之前说,所谓的数据是0或者1的序列,但严格来说,Linux以字节(byte)来作为数据的单位,也就是说这个序列每八位(bit)为一个单位(八位二进制对应的十进制范围为0到255)。使用ASCII编码,可以将这样一个字节转换成为字符。所以,在Linux中,我们所说的数据,完全可以用字符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文本(text)的形式。

实际上,如果以bit为单位处理字符的话,机器会更容易读懂和传输,效率会更高。但为什么Linux依然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处理呢?原因在于,相对于以bit为单位处理数据,以byte为单位可以更容易将数据转化为字符。相对于枯燥的0和1,字符更容易被人读懂 (human readable)。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设计来让人读懂的,比如可执行文件包含的各种字符对于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可执行文件是为了让机器读懂的)。但Linux依然以字节为单位处理所有文件,这是为了让所有文件能够共用一套接口 (virtual file system),从而减少Linux设计的复杂度。

("everything is a file"是通常所流传的UNIX设计的哲学之一,但Linus对此作出纠正,改为"everything is a stream of bytes"。)

然而,数据不是在找到了自己的房子(file)之后就永远的定居下来。它往往要被读入到内存 (就像是到办公室上班),或者被传送到外部设备(好像去酒店休假),或者搬到别的房子中。在这样的搬迁过程中,数据像是一个个排着队走路的人流,我们叫它文本流(text stream,或者byte stream)。然而,计算机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差异很大,从内存到文件的连接像是爬山,从内存到外设像是游过一条河。为此,Linux还定义了流 (stream),以此作为修建连接各处的公路的标准。Stream的好处在于,无论你是从内存到外设,还是从内存到文件,所有的公路都是相同的 (至于公路下面是石头还是土地,都可以不用操心)。

我们再回味一下“everything is a stream of bytes”这句话。信息包含在文本流中,不断在计算机的各个组件之间流动,不断地接受计算机的加工,最终成为用户所需要的某种服务。

(说句题外话,如果看过骇客帝国的话,一定会对文本流印象深刻。)

 

标准输入,标准输出,标准错误与重新定向

当Linux执行一个程序的时候,会自动打开三个流,标准输入(standard input),标准输出(standard output),标准错误(standard error)。比如说你打开命令行的时候,默认情况下,命令行的标准输入连接到键盘,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都连接到屏幕。对于一个程序来说,尽管它总会打开这三个流,但它会根据需要使用,并不是一定要使用。

想象一下敲击一个

$ls

键盘敲击的文本流("ls\n",\n是回车时输入的字符,表示换行)命令行 (命令行实际上也是一个程序)。命令行随后调用/bin/ls得到结果("a.txt"),最后这个输出的文本流("a.txt")流到屏幕,显示出来,比如说:

a.txt

假设说我们不想让文本流流到屏幕,而是流到另一个文件,我们可以采用重新定向(redirect)的机制。

$ls > a.txt

重新定向标准输出。这里的>就是提醒命令行,让它知道我现在想变换文本流的方向了,我们不让标准输出输出到屏幕,而是要到a.txt这个文件 (好像火车轨道换轨)。此时,计算机会新建一个a.txt的文件,并将命令行的标准输出指向这个文件。

有另一个符号:

$ls >> a.txt

这里>>的作用也是重新定向标准输出。如果a.txt已经存在的话,ls产生的文本流会附加在a.txt的结尾,而不会像>那样每次都新建a.txt。

 

我们下面介绍命令echo:

$echo IamVamei

echo的作用是将文本流导向标准输出。在这里,echo的作用就是将IamVamei输出到屏幕上。如果是

$echo IamVamei > a.txt

a.txt中就会有IamVamei这个文本。

 

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来改变标准输入。比如cat命令,它可以从标准输入读入文本流并输出到标准输出:

$cat < a.txt

我们将cat标准输入指向a.txt,文本会从文件流到cat,然后再输出到屏幕上。当然,我们还可以同时重新定向标准输出:

$cat < a.txt > b.txt

这样,a.txt的内容就复制到了b.txt中。

 

我们还可以使用>&来同时重新定向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假设我们并没有一个目录void。那么

$cd void > a.txt

会在屏幕上返回错误信息。因为此时标准错误依然指向屏幕。当我们使用:

$cd void >& a.txt

错误信息被导向a.txt。

 

如果只想重新定向标准错误,可以使用2>:

$cd void 2> a.txt > b.txt

标准错误对应的总是2号,所以有以上写法。标准错误输出到a.txt,标准输出输出到b.txt。

 

管道 (pipe)

理解了以上的内容之后,管道的概念就易如反掌。管道可以将一个命令的输出导向另一个命令的输入,从而让两个(或者更多命令)像流水线一样连续工作,不断地处理文本流。在命令行中,我们用|表示管道:

$cat < a.txt | wc 

wc命令代表word count,用于统计文本中的以及字符的总数。a.txt中的文本先流到cat,然后从cat的标准输出流到wc的标准输入,从而让wc知道自己要处理的是a.txt这个字符串。

 

Linux的各个命令实际上高度专业化,并尽量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只专注于一个小的功能。但通过pipe,我们可以将这些功能合在一起,实现一些复杂的目的。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vamei/archive/2012/09/14/2683756.html




当文件出现在一个目录文件中时,我们就把文件接入到文件系统中,我们称建立一个到文件的硬链接(hard link)。一个文件允许出现在多个目录中,这样,它就有多个硬链接。当硬链接的数目(link count)降为0时,文件会被Linux删除。所以很多时候,unlink与remove在Linux操作系统中是一个意思。由于软链接(soft link)的广泛使用(soft link不会影响link count,而且可以跨越文件系统),现在较少手动建立硬连接。

如上讨论硬链接时说到的,软链接不会影响文件的link count。如果还记得windows系统的快捷方式的话,Linux的软链接(soft link,也叫做symbolic link)就是linux的快捷方式。软链接本质上是一个文件,它的文件类型是symbolic link。在这个文件中,包含有链接指向的文件的绝对路径。当你从这个文件读取数据时,linux会把你导向所指向的文件,然后从那个文件中读取(就好像你双击快捷方式的效果一样)。软链接可以方便的在任何地方建立,并指向任何一个绝对路径。

软链接本身也是一个文件,也可以执行文件所可以进行的操作。当我们对软链接操作时,要注意我们是对软链接本身操作,还是对软链接指向的目标操作。如果是后者,我们就说该操作跟随链接指引(follow the link)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