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泛型的理解

    没有使用泛型时,只要是对象,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对象,都可以存储进同一个集合中。使用泛型集合,可以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限定为一个特定类型,集合中只能存储同一个类型的对象,这样更安全;并且当从集合获取一个对象时,编译器也可以知道这个对象的类型,不需要对对象进行强制类型转换,这样更方便。

泛型就是把原来的类名进行了延长

   一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package javatribe.fts.generic;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ArrayList collection=new ArrayList();
         collection.add(1);
         collection.add(1L);
         collection.add("aaaaa");
         //int i=(Integer)collection.get(1);
         
         ArrayList<String> collection1=new ArrayList<String>();
         //collection1.add(1);
         //collection1.add(1L);
         collection1.add("aaaaa");
         String str=collection1.get(0);
         System.out.println(str);
         
         ArrayList<Integer> collection2=new ArrayList<Integer>();
         collection2.add(1);
         System.out.println(collection1.getClass()==collection2.getClass());
	
         collection2.getClass().getMethod("add", Object.class).invoke(collection2, "abc");
         System.out.println(collection2.get(1));
	
	}

}
输出结果为:

aaaaa
true
abc
    看如下代码,定义一个类型为整型集合,然后add一个整数进去,要是add一个字符串进去会提示错误。但是用反射机制传入一个字符串反而可以的。因为反射是在运行期起作用的,二泛型主要是给编译器看的
ArrayList<Integer> collection2=new ArrayList<Integer>();
         collection2.add(1);
         System.out.println(collection1.getClass()==collection2.getClass());
	
         collection2.getClass().getMethod("add", Object.class).invoke(collection2, "abc");
         System.out.println(collection2.get(1));

   所以由以上例子输出结果可以分析得到泛型是提供给javac编译器使用的,可以限定集合中的输入类型,让编译器挡住源程序中的非法输入,编译器编译带类型说明的集合时会去除掉“类型”信息,使程序运行效率不受影响,对于参数化的泛型类型,getClass()方法的返回值和原始类型完全一样。由于编译生成的字节码会去掉泛型的类型信息,只要能跳过编译器,就可以往某个泛型集合中加入其它类型的数据,例如,用反射得到集合,再调用其add方法即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