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件不該在職場分享的事

13件不該在職場分享的事

 

 

你知道TMI是什麼嗎?很有可能你不是因它而內疚,就是淪爲它的受害者。這詞指的是「過多的資訊(too much information)」,它使全國人民的日常生活變得棘手。

只要想想你最近的不愉快對話–無論是與朋友、家人或陌生人: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直到對方跨過界線開始刺探財務狀況、性生活或健康問題。不管怎麼努力,你對過分分享者已永遠改觀。

假如你從未有這樣的經驗,也是時候了–除非你好比不限話題的行動日誌。

在火車上痛苦的閒聊是一回事,工作上的TMI卻是個可怕怪獸。工作時,過分分享會損壞名聲,讓同事在走廊避開你,甚至有害職涯。

以下是13件不該在職場分享的事:

1. 健康狀況:法律禁止醫院與人資部門洩漏你的健康資訊。當他人發現你有,或曾有過,健康問題,他們會傾向改變態度–待你有如病童或將你屏除生活圈。

2. 機密資訊:嗨,你知道誰被炒魷魚嗎?就是你–因爲你沒辦法保密。
以下3件事也要小心:

  • 履歷表是否需要新的首字母縮寫。
  • 即使憎恨同事也不能說出口。
  • 工作的網路訣竅絕不能示人。

3. 離職想法:當找尋新工作時,絕不能讓同事知道。大嘴巴或惡意都可能將消息傳入老闆耳中。

可能結果:當真的離職前,你已經被炒,或是無聲無息地被排斥–朗恩就曾有過類似經驗。他向同事提及他與妻子正考慮是否其中一人需要離職;其實他只是想想,尚未打算遞上離職單。

「48小時內,我從辦公室玻璃窗注意到每個會議都沒有邀請我–每個人都在場,就除了我。」他說道。「每每談到關鍵議題就打住,排斥更是顯而易見。」

當他終於離職時,大家都很震驚。他明白表示受到的傷害,但大家堅持他們並無意識到自己的作爲。「決不要透露你的離意,否則下意識,大家會表現的好像你已經離開。」

4. 發洩情緒的網站:假如你有使用社交網站或部落格表達你對私人生活或工作不滿情緒的習慣,決不要讓同事知道連結。你將必須清除留過的不雅網絡言論,以及從今開始停止這麼做。

5. 心事:電視肥皂劇很有趣沒錯,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上演就沒那麼好玩。假如你因分手而淚眼婆娑,然後下星期又因新戀情而手舞足蹈,將會打壞你的名聲。別人對你的愛情生活沒那麼感興趣,而且也會導致他人無法分割你的感情和專業生活。

6. 政治議題:你已體認過與家人吃飯時所聊的政治議題如何失去控制,你還要讓這種戲碼在工作崗位上演嗎?謹記你的家人有義務無條件愛你,但同事可沒有。

7. 薪資:金錢在我們文化中是一個相當奇特的話題。我們渴望打聽到別人賺多少錢,本身卻沒洩漏的打算。薪資與身價有關,當你的薪資被公開,大家就會開始臆測你的身價到底被高估還是低估,以及爲什麼你有資格領的比相同能力的人多。

「壞老闆、瘋狂同事、和其他辦公室白癡」此書的作者維琪奧利福也告誡,此舉會導致績效被低估。「每當你的老闆打算給你獎金,你不會想要同事到處哭訴你並『不需要這筆錢』。」避免流言的最好方法就是絕口不提。

8. 宗教議題:如同「政治議題」。

9. 所享特權:正如薪資,別讓別人知道你對上流人士令人又羨又忌的吸引力。雖然有幸認識有權勢的公司老闆和社交花蝴蝶,誇耀他們給的好處只會有損形象。

「不要以此惹怒同事。」奧利福警告。「人們的獎賞應奠基於實力。」炫燿你如何進入長春藤名校或是目前職位將會使你的能力受到質疑。

10. 療程:決不要提起你任何的療程。小心眼的同事會以此散發謠言或背地裡說壞話,別讓自己處於那種危機。

11. 私人生活:當瑪西擔任職業介紹所的招募人員時,她碰到一名永生難忘的求職者。這位女士一進門就開始解釋因爲她沒車而她男友和小孩又正在外面等她,所以面試必須速戰速決。接著又說,她兒子的父親其實另有其人。

「她還說她男友並不快樂,因爲她6歲大的兒子每晚都跟他們一起睡,而且他們只交往幾個禮拜而已。」瑪西回憶道。想當然爾,介紹所爲找到一個可以安頓她的職位而大費苦心,因爲她是一位不懂如何藏起私人想法的高風險僱員。

12. 流言蜚語:你想要保密重要資訊的原因之一,就是避開傷人的流言蜚語。當然也不要主動散播對職涯無益的謠言或祕密。

13. 不雅言論:影集「辦公室」中有一集,主角麥克史考特因不斷重複充滿種族歧視的言論與髒話而惹禍上身。劇中演員因尖銳、大膽和冒犯性的話語而付出代價,但你卻會因此被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