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史上的顿悟

 

    “守仁格竹”的故事比较震撼,都是朱熹害的——“格物穷理,圣贤之道”

    从八股(当然这不能全怪他,谁让明朝皇帝崇拜他呢),到“存天理,去人欲”,到“女子无才便是德”,朱熹很极品

    朱熹的思想让无数读书人为“道”疯狂。

    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

    和尚们所谓的“悟”,读书人追寻的“理”,武者“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皆道也。

    如何得“理”,格物穷理是途径。通俗一点: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守仁兄格了那么多年,终于在人生最低谷的绝境之中悟出:“理”在心中!

   “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情此境下的顿悟,守仁兄注定不朽!

     他不仅推翻了朱熹,更创造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明的悟道奇人!

     不过俺窃以为:既然天理即是人欲,岂不是想干什么都是合理的?那就乱了。“人欲”应该是正常的合乎常情的欲,不是贪婪和为所欲为的欲。既然理是无所不能的,那么欲也是无所不能的,说明心是一种万能的支配力量,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心学”?很形而上的感觉。

     喜欢万法自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