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14.10更換內核(3.16.0-23換成3.17.6 )

具體圖解在點擊打開鏈接

安裝完Ubuntu後沒有設置root密碼的問題,可以在終端輸入命令 sudo passwd,然後輸入當前用戶的密碼,回車,終端會提示我們輸入新的密碼並確認,此時的密碼就是root新密碼。修改成功後,輸入命令 su root,再輸入新的密碼就ok了。


想知道當前Linux的內核版本,可以通過命令
# uname –r

(1) 從普通用戶切換到root身份的命令。
$ su 回車,系統提示輸入root的密碼,輸入密碼並回車後,切換爲#提示符。
在執行下面更新命令還是先執行這個解鎖名令吧
sudo rm /var/cache/apt/archives/lock
sudo rm /var/lib/dpkg/lock


Apt-get update (提示錯誤,但沒提示失敗,我直接忽略)


apt-get instal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wget



$ cd /tmp
$ wget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3.x/linux-3.17.6.tar.xz
下載的內核源代碼保存在/tmp目錄下,文件名爲linux-3.17.6.tar.xz。

解壓內核源代碼
將新的內核代碼解壓到/usr/src目錄下,注意此處要用root身份。對於xz類型的壓縮包的解壓方法:
# xz –d linux-3.2.58.tar.xz
# tar –xvf linux-3.2.58.tar –C /usr/src
需要說明的是,其實還有許多網站保存此文件;它們採取的壓縮方式可能不同,需要採用不同的命令進行解壓。

3. 配置內核
在編譯內核前,一般來說都需要對內核進行相應的配置。配置是精確控制新內核功能的機會。配置過程也控制哪些需編譯到內核的二進制映像中(在啓動時被載入),哪些是需要時才裝入的內核模塊(module)。
首先進入內核源代碼目錄:
# cd /usr/src/linux-3.2.58
如果不是第一次編譯的話,有必要將內核源代碼樹置於一種完整和一致的狀態(如果是第一次可跳過此步)。因此,推薦執行命令make mrproper。它將清除目錄下所有配置文件和先前生成核心時產生的.o文件:
#make mrproper
然後配置編譯選項(此處使用原內核的配置文件,完整的配置命令看操作提示):
# cp /boot/config-3.2.0-23-generic-pae .config
該命令的作用是將原內核配置文件拷貝的當前目錄下,並命名爲.config。若需要進一步修改配置請參照操作提示。
編譯內核,就用:
#make(轉到內核解壓目錄)
編譯內核需要較長的時間,具體與機器的硬件條件及內核的配置等因素有關(採用VMWare虛擬機,需要約60分鐘)。完成後產生的內核文件bzImage的位置在/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錄下,當然這裏假設用戶的CPU是Intel x86型的,並且你將內核源代碼放在/usr/src/linux目錄下。
如果選擇了可加載模塊,編譯完內核後,要對選擇的模塊進行編譯,可用:
#make modules









5. 安裝新內核模塊和新內核
首先,用下面的命令將新內核模塊安裝到系統的標準模塊目錄中:
#make modules_install


然後,用下面的命令將新內核安裝到系統中:
# make install
通常,Linux在系統引導後從/boot目錄下讀取內核映像到內存中。因此如果想要使用自己編譯的內核,就必須用make install命令將啓動文件(內核映像)安裝到/boot目錄下。


6. 瞭解grub配置啓動文件
如果使用grub啓動Linux,需要在grub.cfg中增加啓動項(近幾年Ubuntu發行版的啓動文件爲/boot/grub/grub.cfg文件)。建議不要去編輯這個文件,因爲這個文件是自動生成的。可以查看啓動配置文件:
#more –d /boot/grub/grub.cfg
若文件中有如下內容,說明新內核啓動項已添加成功。
menuentry 'Ubuntu,with Linux 3.2.58'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gfxmode $linux_gfx_mode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ccc4776d-a0ae-410b-9ffd-54eff9ca4f6d
linux /boot/vmlinuz-3.2.58 root=UUID=ccc4776d-a0ae-410b-9ffd-54eff9ca4f6d ro find_preseed=/preseed.cfg noprompt quiet
initrd /boot/initrd.img-3.2.58
}
menuentry 'Ubuntu,with Linux 3.2.58 (恢復模式)'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ccc4776d-a0ae-410b-9ffd-54eff9ca4f6d
echo 'Loading Linux 3.2.58 ...'
linux /boot/vmlinuz-3.2.58 root=UUID= ccc4776d-a0ae-410b-9ffd-54eff9ca4f6d ro recovery nomodeset find_preseed=/preseed.cfg noprompt
echo 'Loading initial ramdisk...'
initrd /boot/initrd.img-3.2.58
7. 重啓系統查看效果
經過前邊步驟,已編譯了內核鏡像且放到了指定位置/boot;也配置了/boot/grub/grub.cfg。現在,可以重啓主機系統,期待編譯過的Linux操作系統內核正常運行!
#reboot 重啓系統


系統啓動後,從啓動菜單中選中新內核引導Linux(默認是從新內核鏡像啓動系統);進入後可以執行uname –r命令查看內核版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