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模式-拿站放後門,你上線我就知道!

代碼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bs = new Vector<Observe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add(obs);
    }
    public void del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remove(obs);
    }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
        for(Observer o: obs){
            o.updat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
}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被觀察者事件反生");
        this.notifyObserver();
    }
}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觀察者1收到信息,並進行處理。");
    }
}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觀察者2收到信息,並進行處理。");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ject sub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1()); //添加觀察者1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2()); //添加觀察者2
        sub.doSomething();
    }
}

類圖‘

優點

  • 輕度的關聯關係,並且是抽象耦合,容易進行擴展。
  • *觀察者模式是一種常用的觸發機制,它形成一條觸發鏈,依次對各個觀察者的方法進行處理。但同時,這也算是觀察者模式一個缺點,由於是鏈式觸發,當觀察者比較多的時候,性能問題是比較令人擔憂的。並且,在鏈式結構中,比較容易出現循環引用的錯誤,造成系統假死。

總結

java語言中,有一個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實現類Observable,對觀察者角色常進行了實現。我們可以在jdk的api文檔具體查看這兩個類的使用方法。
做過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開發的朋友都對它們的事件處理感到神奇,瞭解了觀察者模式,就對事件處理機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如果要設計一個事件觸發處理機制的功能,使用觀察者模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AWT中的事件處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觀察者模式實現的。

學習資料:卡奴達摩的專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