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的建設思考

秦軍的建設思考

 

其實這篇文章應該很早就出爐了,因爲很多文字已經是幾個月前就已經草就了。不過也是因爲機緣巧合,在這個下午,我不想太多地關注於冰冷的技術,而且看到自已的博客好久沒有更新了,於是把它整理了一下。

    文章的起由是中央電視臺放映的《復活的軍團》,本來斷斷續續地看過,前幾個月的一個週日正好就買了一張整合的DVD,又重新完整地看了一遍,於是有了寫些東東的衝動。

一、鐵器時代使用青銅兵器

   鐵器在戰國末期已經作爲農具是大量使用,東邊六國也大量使用鐵製的兵器,但是爲什麼秦軍依然使用青銅兵器作爲他們武器呢。銅礦的開採較易,銅的冶煉也較易。這樣的話製作大量兵器的銅礦資源和冶煉人才都較多。經過長期的青銅兵器的使用經驗,他們已經熟練掌握銅錫的配比,能夠將青銅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另外,秦人在農業上大量使用鐵製農具。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當時鐵製工具解決了青銅工具很多問題。現在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滿天飛。

而我們往往盲目追求高新技術,而且這點在程序員中很普遍,看到JAVA火,就改JAVA,看到DOTNET紅,就換DOTNET,實際上作爲企業而已,應該一方面應該探索新技術,作爲技術儲備,而在生產應用中,應該儘量地使用成熟技術。我們使用成熟的技術並不是說就不要學習新技術,如果新技術能夠簡便地解決我們的問題,就可以拿來使用。

二、標準化的大規模生產

這也是秦人超出他們所處在的時代之處。國家通過技術選型將武器的標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並進行統一格式的生產,以保證所有的武器性能是一樣的。不光是軍事工業,在農業方面也是如此,連幾時布種,布種量都寫入主律法,使國家能夠進行宏觀指揮調控生產。

企業對於成熟技術的使用應該進行提取,標準化。比如形成企業專用標準庫,在所有的程序中進行使用,雖然可能在某個應用上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從企業產品線的角度來看,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標準的編程方式,統一的命名規範也是規模化生產的必要手段。

三、各司其職、各領其責

相邦呂不韋是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智者,他領導下的大造們製作了大量的戰爭物資,而且每件都是完全可以找到製作人、歸屬部門、製作時間,可以想象在那個年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量。因爲專心於一種工序,在這個工序工匠盡力將技術發揮到極致。因爲責任到人,所以工匠會盡心盡職。

我們的企業往往不會給程序員太多的專心於一種技術的可能,總是今天做做網頁,明天寫寫數據庫,後天搞搞數據通訊,企業是什麼賺錢做什麼,程序員也是東學學,西看看,結果學了十幾年程序,語言學了不少,可什麼也不精,最後只會拿個IDE拖拖控件。而且程序寫起來都是完工了事,能拿到錢就好。

 

二千年前,秦人正是因爲有了統一性能的武器,不管是在草原還是在大漠,或是在南方的叢林,秦人的武器都是一樣的銳利,秦人的戰鬥力一樣的強盛,最終能吞併六國,坐擁天下。而現代的中國軟件企業就象東邊的六國一樣,雖然不乏李牧之類的名將,如果再不找出問題所在,終將被西方標準化、大規模化生產的軟件企業擊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