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oracle數據庫服務器

1      卸載oracle數據庫服務器

1.停止數據庫,監聽

su - oracle

sqlplus / as sysdba

shutdown abort

exit

lsnrctl stop

ps -ef |grep oracle查看是否還存在oracle進程,如有則關閉掉再進行刪除

2.刪除數據庫

rm -rf /opt/oracle

rm -rf /etc/ora*

rm -rf /usr/local/bin/*oraenv

rm -rf /usr/local/bin/dbhome

rm -rf /var/tmp/.oracle

rm -rf /tmp/.oracle

rm -rf /tmp/*oracle*

rm -rf /tmp/Oracle*

rm -rf /tmp/*OraInstall*

3.刪除安裝用戶和組

userdel oracle

groupdel oinstall

groupdel dba

4.刪除用戶家目錄

rm -rf /home/oracle

2      卸載oracle實例

刪除實例前需要先停止數據庫,否則刪除不了

1.查找實例名文件和dump文件,將查找到的文件刪除

find $ORCLE_BASE/ -name  $ORACLE_SID

返回:

/app/oracle/admin/實例名

2.查找配置文件,刪除找到的文件

find ./ $ORCLE_BASE/* -name  '*[Mm][Dd][Ss][Pp][Dd][Bb]*'  | grep -v admin | grep -v oradata

3.刪除實例名稱

vi /etc/oratab

#mdspdb:/opt/oracle/product/11g/db:N    --註釋了數據庫實例名。

4.清理環境變量

env| grep ORACLE_SID

unset  ORACLE_SID

3      安裝oracle數據庫

3.1      創建oracle數據庫的操作系統用戶

1.新增oracle用戶和dba用戶組,命令如下:

壓縮態

groupadd dba

2.修改oracle用戶的密碼,命令如下:

passwd oracle

根據提示信息輸入新的oracle密碼,如“oracle

3.修改用戶的歸屬組,將oracle歸屬到dba組上

  進入Yast界面,左邊選擇security and users,右邊選擇user and management,點擊進入,選擇編輯oracle用戶(Tab),在“default group”下拉列表中選擇“dba”,右邊的“groups”列表中選擇“dba”“users”用戶組,單擊“OK”,如下圖

4.設置oracle安裝目錄屬於哪個用戶和用戶組

mkdir /opt/oraInventory /opt/oracle

chown -R oracle:dba /opt/oracle /opt/oraInventory

5.註銷root用戶

3.2      設置oralce用戶的環境變量

1.oracle用戶登錄SuSE

2.編輯oracle的環境變量

在命令窗口中執行如下命令,配置oracle用戶的環境變量

vi /home/oracle/.profile

確保. profile文件中有如下內容

ORACLE_SID=orcl

ORACLE_BASE=/opt/oracle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0.2/db_1

export ORACLE_SID ORACLE_BASE ORACLE_HOME

PATH=$PATH:$ORACLE_HOME/bin:$HOME/bin

export PATH

umask 022

3.在命令窗口中執行以下命令查看環境變量是否已設置成功。

env |grep ORACLE

3.3      Oracle工具安裝

1.oracle用戶上傳oracle安裝包linux_11gR1_database.ziporacle用戶家目錄,並在命令窗口執行以下命令解壓安裝包

unzip linux_11gR1_database.zip

若提示用戶無文件執行權限,可用“chmod +x 文件名”方式給文件增加可執行權限

2.在命令行窗口中執行以下命令運行安裝程序

cd database

export DISPLAY=IP:0.0 IP是本機對外通信的IP地址)

./runInstaller

  執行過程中提示連接DISPLAY失敗,此時需要配置linux端的XDM,使能遠程圖形化登錄,具體步驟如下:

1)通過命令vi  /etc/X11/xdm/Xaccess#* #any host can get a login window,去掉第一個#,既將這一條參數由註釋改爲正式參數

2)通過命令vi  /etc/X11/xdm/xdm-configDisplayManager.requestPort: 0開頭加上!

3)通過命令vi  /etc/sysconfig/displaymanager,將對應的參數設置爲以下值

 DISPLAYMANAGER="gdm"  //gdm設置爲顯示管理器

DISPLAYMANAGER_REMOTE_ACCESS="yes"  //允許遠程可視化登錄

DISPLAYMANAGER_ROOT_LOGIN_REMOTE="yes"  //允許遠程使用root賬戶可視化登錄

重啓DMrcxdm restart

查看177端口是否開啓:Netstat –ln|grep 177

配置完成後執行./runInstaller,界面提示如下圖

選擇安裝模式: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選擇Advanced Installation方式,單擊“Next

 

產品清單路徑: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設置inventory路徑爲/opt/oraInventory,Operation System group name”選擇dba,單擊“Next

選擇安裝方式: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選擇Enterprise Edition,單擊“Next

安裝路徑: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單擊“Next

安裝環境檢測完成後,單擊“Next

選擇只安裝數據庫軟件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選擇“Install Software Only”,單擊“Next

設置特權操作系統用戶組: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選擇特權用戶組都爲dba,單擊“Next

在下圖所示的對話框中,單擊“Install”,直至Oracle安裝完畢

 

安裝進度

安裝過程中可能出現下圖所示的界面。如果出現,則打開終端,執行su – root切換到root用戶,並執行/opt/oraInventory/./orainstRoot.sh/opt/oracle/product/10.2/db_1/./root.sh

 

安裝結束

4      創建數據庫監聽

4.1      配置監聽服務

進入$ORACLE_HOME/bin目錄,執行命令./netca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選擇“Listener configuration”,單擊“Next

4.2      增加監聽服務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選擇“Add”單選框,單擊“Next

4.3      監聽服務名稱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在“Listener name”文本框中輸入監聽名稱,單擊“Next

 

4.4      選擇協議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Next

4.5      設置監聽端口

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Next

4.6      選擇是否配置新監聽:no

4.7      配置結束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Finish”完成數據庫監聽的創建

5      創建數據庫實例

5.1      歡迎

進入$ORACLE_HOME/bin目錄,執行./dbca命令,出現Oracle database配置窗口,單擊“Next

5.2      創建數據庫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選擇“Create a Database”,單擊“Next

5.3      選擇模板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Next

 

5.4      數據庫標識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輸入全局數據庫名稱和SID,單擊“Next

5.5      管理選項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選中“Configure Enterprise Manager”和“Configure Database Control for local management”,去選中“Enable Alert Notifications”和“Enable Daily Disk Backup to Recovery Area”。單擊“Next

5.6      設置用戶賬號密碼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輸入密碼,如“oracle”,單擊“Next

5.7      存儲選項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Next

 

5.8      數據庫文件所在位置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Next

5.9      恢復配置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去選中“Enable Archiving”複選框,單擊“Next

 

5.10   示例模式

在下圖所示的界面中,不勾選“Sample Schemas”複選框,單擊“Next

5.11   設置內存

在如下圖所示的界面中,調整Memory的設置,如可調整到50%

5.12   設置字符集

在如下圖所示的界面中,選擇Character Sets頁,可以更換oracle的字符集,選擇ZHS16GBK字符,單擊“Next

5.13   安全設置

5.14   自動維護任務

5.15   數據庫存儲

5.16   創建數據庫

在如下圖所示的界面中,單擊“Finish”完成配置並進入安裝過程,直至安裝完成

創建進程

創建完成

6      驗證系統正常運行

6.1      查看監聽是否啓動

1.     執行命令:cd $ORACLE_HOME/bin

2.     執行命令:lsnrctl status查看監聽狀態

6.2      查看數據庫服務是否啓動

1.     執行命令:sqlplus / as sysdba

2.     startup

3.     select  * from v$version

如果系統數據庫安裝失敗則需要卸載數據庫,具體步驟見第一節

7      Xmanager軟件配置

XManager是一個Windows軟件,可以爲用戶提供Linux可視化的遠程登錄,相比putty而言對用戶的要求降低了,用戶不需要記住各種Linux命令就可以通過可視化操作Linux。故可以利用Xmanager進行數據庫服務器安裝操作簡單易懂。

7.1      配置過程
1.linux側的配置

        3.3XDM配置

2.windows側配置

XBrowser上創建一個新的連接,選擇New Session Wizard,如下圖

選擇XDMCP,然後下一步

 

 

 

 

輸入Linux所在的IP地址,然後下一步直到完成,如下圖

配置完成之後就可以在XBrowser的主窗口看到一個圖標,雙擊就可以進入遠程界面

7.2      安裝過程

oracle用戶進入遠程界面後,進入到主目錄下bin,雙擊runInstaller即可,剩下步驟同3.3節,安裝過程中可以選擇直接安裝數據庫而不是安裝軟件可以略去後面安裝數據庫實例的步驟。

8      Xmanager安裝FAQ

Xbrowser打開圖形化界面每次都需要進行配置,而選用Xmanager-Passive,直接設置export變量後用gnome命令就可以打開圖形化界面。下面是我在suse11 SP1 X86_64系統上安裝oracle 11gR2遇到的一些問題:

1.本機DISPLAY變量設置爲ip0.0後無法打開gnome,而設置爲ip1.0就可以了

gnome是一種讓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設定電腦環境的工具,包含了一系列的標準桌面工具和應用程式,能讓各個應用程式都能正常運作,任何操作系統都能輕易的使用gnome功能強大的圖形接口工具。(kdegnome都是爲linux開發一套高價值的圖形操作環境,kde自帶軟件多豐富多彩,但運行速度慢;gnome軟件少運行速度快,更偏於商務領域,而kde更朝家用和娛樂方向發展。)0.0是本地終端圖形,1.0是第2個(如vnc)。只有當使用CONSOLE時,由於X server啓動時用了2nd display1(缺省是:0),所以所有的X application要工作在:1.0

2.安裝數據庫時報編譯出錯:MakefileException /opt/oracle/product/11.2/db/rdbms/lib/ins_rdbms.mk,網上查出該問題一般是缺少補丁包,

查看補丁包rpm –q命令,這種情況是操作系統缺少一些補丁包,將安裝鏡像xx.iso傳到某個目錄下,可以用命令rpm -ivh xx.rpm進行安裝,也可用yastsoftware進行安裝。(RPMRedhatPackageManager的縮寫,使用RPM用戶可以自行安裝和管理Linux上的應用程序和系統工具。RPM可以讓用戶直接以二進制方式安裝軟件包,並可替用戶查詢是否已經安裝了有關的庫文件;用RPM刪除程序時,又聰明滴許文用戶是否要刪除有關的程序;用RPM升級時,會保留原先的配置文件。RPM10種基本的模式,有安裝、查詢、驗證、刪除等。rpm -ivh安裝;rpm -Uvh升級;rpm -e刪除;rpm -q查詢包是否安裝;rpm -qa列出所有被安裝的包)

3.在安裝完補丁包後由於沒有配置環境變量中的lib_path等變量也導致安裝過程中報編譯出錯的問題,可以對比添加這些環境變量。

4.數據庫安裝編譯報錯:/usr/bin/gccpermission denied,是gccgroupother的用戶沒有執行權限,可以添加X權限即可。

總之,數據庫安裝過程繁瑣,但是一般都能找到原因和解決辦法,下面附上網上下載的oracle11gR2雙機的安裝指南,步驟詳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