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之我見(一)

   從cdc回來以後,忙了一陣子,又生了一場病,好久沒來這裏寫些什麼。
  
   在cdc學到了不少,技術倒是其次,外企的管理模式着實讓我驚奇。以前總認爲很多事情是不可想象的,開發
  總是不由自主地走入混亂,而且人很累。這麼一大幫子人共同開發一個東西,有多少東西需要協調,管理者應該是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吧。事實並非如此,這就是管理的魅力。公司深刻地認識到員工的需要,並能從制度、文化各個方面找到幫助滿足員工需要的人。每個人各司其職,在自己的崗位上忙得熱火朝天,同時又無意識地運行在既定的軌道上,一切是那麼神奇。
  
   現在大學教育的根本問題之一就是嚴重與社會實踐脫節。正宗學院派的教授認爲現在傳授給學生的都是些高深、
   根本性的東西,學生只要掌握了這些東西,就能夠獲得絕對的主動權,而許多好學生畢業後發現與社會需要的相聚很遠,
   還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來接受新的東西,雖然這部分優秀的學生由於理論較爲紮實,能夠在較短的時間獲得技能。而大多數公司
   則等不及,公司需要的是利益最大,所以一般不接受沒有經驗的人,經常把那些優秀的畢業生據於門外。
  
   雖然公司的目光比較短淺,但很多公司本身的生命期有限,所以,他們的做法無可厚非,只是爲了生存罷了。以免重蹈爲他人做嫁衣裳的悲劇,另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如果讓這部分優秀的畢業生進入公司,給他們時間,基本功夠紮實的他們甚至能夠比有經驗的人走得更遠。
  
   問題的癥結在哪裏?
  
   唯物論強調:"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根本的癥結在於教育與社會的脫節,學生因爲所學不是從實踐中來,學習的東西難免陳舊與落伍(雖然有很多經久不變的),即便是經典的原則與理論,因爲缺乏自己的探索,不能深刻的認識,所以只是貌似懂了,出來很多眼高手低的。另外,學習過程本身讓學生對社會的發展缺乏洞察力,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認識,難怪很多學生不知道學有何用,很多老師也講出"c語言已經不用了,現在要學java"的話來。
  
   雖然現在的大學本科生培養出來的大多是既搞不了研究,也做不了技術能手的人,但可貴的是現在教育導向已經在慢慢地變了,一方面在加大重點基礎研究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高職、技工等教育的投入,但積弊已久,相信真正的變革的結果仍需時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