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P與stp/rstp



STP/RSTP是基於端口的,PVST+是基於VLAN的,而MSTP就是基於實例的。

所謂實例就是多個VLAN的一個集合,通過多個VLAN捆綁到一個實例中去的方法可以節省通信開銷和資源佔用率。MSTP各個實例拓撲的計算是獨立的,在這些實例上就可以實現負載均衡。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把多個相同拓撲結構的VLAN映射到一個實例裏,這些VLAN在端口上轉發狀態將取決於對應實例在MSTP裏的狀態。MSTP的實例0具有特殊的作用,稱爲CIST,即公共與內部生成樹,其他的實例稱爲MSTI,即多生成樹實例。

MSTP中的幾個關鍵技術點:
  l 端口狀態
  STP協議通過在交換機之間傳遞特殊的消息(這個消息稱爲BPDU,橋協議數據單元,又成爲配置消息Configuration Message),並進行分佈式的計算,來決定一個有環路的網絡中,哪臺交換機的哪個端口應該被阻塞(Discarding),用這種方法來剪切掉環路。稱這種被阻塞的端口爲:其處在DISCARDING狀態,處於DISCARDING狀態的端口不會轉發任只會接收特定的BPDU報文,對於其他的報文一律丟棄。需要注意的是,端口的狀態是一個瞬時值,並非一成不變的.
  除了處於DISCARDING狀態的被阻塞的端口以外,還有一種正常轉發數據報文的端口,其狀態稱爲FORWARDING,與不啓動MSTP協議的正常端口沒有什麼分別。
  除了FORWARDING、DISCARDING、LEARNING狀態以外,還有一種端口狀態DISABLE,是指物理上LINK DOWN的端口和沒有啓動STP協議的端口。


根橋就是那棵生成樹的總根,整個網絡中有且只有一個根橋。它是整個網絡的邏輯中心,但不一定是物理中心。當MSTP協議開始運行時,就開始了選舉根橋的過程,各交換機之間通過比較各自的橋ID來選舉根橋,最後整個網絡中橋ID最小的交換機成爲根橋。橋ID(類似於OSPF中的Router ID)它由交換機的優先級+MAC地址構成,比較的時候先比較優先級,如果優先級相同則比較MAC,比較的原則都是值較小者優。

 l 域與多實例
域就擁有相同域信息的一些相連通的交換機所組成的區域,可以理解爲一個自治系統。MSTP中的實例與VLAN採取“映射”的概念,一個實例可以對應多個VLAN,而一個VLAN只能對應一個實例。幾個交換機處於同一個域內,就是他們的域信息完全一致:包括域名,格式前綴(一般都爲0不會有什麼變化),修訂級別,VLAN和實例之間的映射關係。
  在MSTP的生成樹算法中,一個域被當作一臺交換機來處理,這樣計算生成的樹叫做CST(公共生成樹)。每個域內同樣運行MSTP協議,對每一個實例都計算出一棵生成樹,叫做MSTI(多生成樹實例),MSTI是域內纔有的概念。此外域內的實例0是一個特殊的實例,實例0的生成樹和CST一起組成了一個包含全網內所有交換機的樹,叫做CIST(公共內部生成樹)。域和域之間的數據流量通過CIST來實現,域內則根據MSTI來實現,從而實現了RSTP與VLAN的完美結合。
  雖然多了域與實例,其實並不複雜,在全局來看,一個域就是一臺交換機,和剛纔介紹的算法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而在域內,就相當於是一個運行RSTP的小型網絡,只不過根橋被域根橋所取代。域內各MSTI之間各自獨立計算自己的生成樹,互相之間互不干擾。   域也將路徑開銷分爲了內部路徑開銷和外部路徑開銷. 內部路徑開銷也稱IRPC,指本交換機到所在域的域根橋的開銷;外部路徑開銷也稱ERPC,是指從域根到總根的路徑開銷。在MSTP中選舉指定端口和根端口時,比較的先後順序依次爲:根橋ID,外部路徑開銷,


 


域根ID,內部路徑開銷,指定橋ID,指定端口ID,接收端口I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