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在中國(上)

編者按:有關ERP的引入是許多企業頗爲關注的問題。自從1981年瀋陽第一機牀廠從德國工程師協會引進了第一套MRPII軟件以來,MRPII/ERP在中國的應用與推廣已經歷了近20年。從起步、探索到現在,尤其是在1998年,ERP在各行各業開始變得耳熟能詳。但是究竟何爲ERP,ERP的未來將是怎樣的,和國內企業如何根據自身的情況引入ERP,收到良好的效果,仍舊是人們爭論的話題。

我國知名管理學家金達仁先生長期從事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對ERP原理及其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有着深入的研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其思想和觀點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前瞻性和指導性。金達仁先生的 “ERP在中國” 一文,集中反映了他近年來的研究思想和觀點,希望通過和讀者之間的學習和交流,進而推動ERP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

ERP的發展

在瞭解ERP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西方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首先是訂貨點法( OP,Order Point ),它是一種20世紀40年代的,以控制庫存量爲目標,基於定期、定量採購方式的企業庫存管理方法;然後就是物料需求計劃( MRP,Material Requriment Planning )是一種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以加強物料的計劃與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量、減少資金佔用和滿足企業生產爲目標,基於按需採購方式的企業生產與庫存管理方法,接下來是製造資源計劃( MRP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是一種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以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確保企業連續、均衡的進行生產,實現信息流、物流與資金流的有機集成和提高企業整體水平爲目標,以計劃與控制爲主線,面向企業產、供、銷、財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

最後,就是企業資源計劃(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是一種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爲導向,以實行企業內外資源優化配置,消除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切無效的勞動和資源,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價值流和業務流的有機集成和提高客戶滿意度爲目標,以計劃與控制爲主線,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爲平臺,集客戶、市場、銷售、採購、計劃、生產、財務、質量、服務、信息集成和業務流程重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等功能爲一體,面向供應鏈管理(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

究竟什麼是未來的ERP呢?

面對新經濟時代的市場競爭和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未來的ERP將是一個全新的,集管理、技術和信息之大成的SCM系統。它的主要特點是:以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市場佔有率和獲取最大利潤爲目標;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需求爲中心;面向開放、互動的SCM;實行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充分運用先進的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集成技術。

未來的ERP的主要擴展功能有:

1)支持集多種生產類型、多種經營方式和多種產業爲一體的,跨區域的SCM模式。

2)支持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的SCM基本運作模式。

3)支持市場分析、銷售分析和客戶關係管理(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4)支持包括先進計劃與排產技術( APS )在內的多種計劃和優化排產方法。

5)支持電子商務( EC,Electronic Commerce )。

6)支持物流和配送中心管理。

7)支持集團的資本運作管理。

8)支持更大範圍的信息集成和系統開放。

對於未來的ERP的稱謂及目前有關ERP稱謂統一的問題,我們認爲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美國APICS認爲未來的ERP將是一個全面企業集成(TEI)的系統;美國GG公司則稱未來的ERP爲ERPII;國內也有各種各樣的稱謂。但不管怎麼稱謂,關鍵要看這些系統所具有的基本思想、特點和功能,也就是說要看它的實質。企業在選擇ERP時,一定要搞清自己的需求和應用目標。

以網絡經濟、知識經濟和電子商務革命爲特徵的新經濟的迅猛發展,不但深刻的改變着人類社會的生產、貿易、生活和學習方式,而且也促使企業發展趨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1)一些大的企業集團跨國界實行強強聯合,組成新的跨國戰略聯盟,進而發展成爲經濟全球化的動力和主體力量。

2)越來越多的各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大循環。

3)全球市場競爭趨勢已由原來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爲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4)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供應鏈的創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競爭。

5)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成爲SCM的基本運作模式。

6)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集成技術的日新月異,不但爲加強SCM和企業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基礎,而且也給供應鏈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7)時間、質量、成本、服務和環境這五個要素已經成爲衡量一個供應鏈和企業的整體水平與競爭力的主要標誌。

8)知識及客戶信息已經成爲供應鏈和企業的主要資源。

在瞭解ERP及其應用的前景過程中,我們需要澄清一些概念。

其中,SCM具有以下九個特點,即:需求性、競爭性、協同性、完整性、緊密性、雙贏性、複雜性、交叉性和動態性。新經濟時代的SCM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爲導向,以核心企業爲盟主,以提高競爭力、市場佔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爲目標,以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爲基本運作模式,通過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集成技術,達到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價值流和業務流的有效規劃和控制,從而將客戶、銷售商、供應商、製造商和服務商等合作伙伴連成一個完整的網鏈結構,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戰略聯盟。

而網絡經濟時代的CRM具有以下新的特點:一是力求在企業與客戶、供應商之間建立、保持和發展一種長期、良好的協同商務關係;二是企業與客戶、供應商關係的實質是雙贏原則;三是努力提高客戶滿意度;四是提供時新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五是客戶資源是現代企業的主要資源之一;六是客戶信息的快速處理和分析。

BPR則是企業管理創新的一種形式。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不斷的對企業原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的重組,從而使時間、成本、質量、服務、速度和環境這些反映供應鏈和企業競爭力的要素得以明顯的改善和提高,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至於現在風靡一時的電子商務,對於企業來說,電子是手段,是工具。商務纔是其真正的核心和目的。電子商務,從表面上看是指人們充分利用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來替代傳統的手段和工具,完成市場分析、物料採購、產品銷售、網上交易、物流配送、資金的結算與支付和客戶服務等各種商務活動的全過程。從深層次看,電子商務的真正含義是指一種基於管理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集成技術的全新的企業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

應用ERP的根本目的與意義

我國廣大企業應用ERP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學習、研究和應用國外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儘快改變落後的企業管理模式,進而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管理模式。企業應用ERP一定要帶動企業管理現代化,努力實現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的跨越式發展,進而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確保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已經充分表明,ERP作爲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與社會生產關係和社會生產製度沒有直接關係,屬生產力範疇,旨在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因此,大力推廣應用ERP,並使其迅速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乃是世界各國企業所共同追求的目標,不受任何國界、國情、廠情的影響和限制。事實上,推廣應用ERP就是有效的促使我國企業管理朝着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規範化方向發展的一種具體方法和途徑。誰能審時度勢,及時掌握和應用這一方法和途徑;誰就能通過管理創新迅速改變自己管理落後的面貌,縮小與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企業在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上的差距;誰就能在21世紀全球競爭中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ERP項目是一個企業管理系統工程,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工程或者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工程,這是因爲整個管理系統不但基於ERP、系統工程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而且還從本質上充分地體現了企業應用ERP與開展企業管理創新、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然關係。

我們之所以反覆強調ERP項目是一個企業管理系統工程,主要是促使廣大企業能從管理的角度出發,在充分認識ERP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內涵,ERP與信息的集成和處理,以及ERP與ERP軟件的相互關係的基礎上,深刻認識應用ERP的根本目的和意義,進而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企業ERP應用水平。國情、廠情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我們在應用ERP過程中以國情、廠情爲由,強調客觀,遷就現狀,不思進取,實際上就是固步自封,保護落後,就將嚴重影響ERP應用水平,制約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其中,"管理科學"是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改革是解放生產力,是強化企業管理的動力,具體表現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國力的增強。而發展和提高生產力則要靠管理,沒有科學、規範和嚴格的企業管理,改革的成果也不可能鞏固。因此,深化企業改革同強化企業管理,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互爲保證的關係。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與管理的關係,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推廣應用 ERP、強化企業管理和向管理要效益真正落到實處,促進企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方面,應用ERP將極大地提高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而發展與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則要靠管理;另一方面,應用ERP必將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企業的全員素質、經營戰略、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機制、管理基礎、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等等。此時,如果沒有一個科學、規範和嚴格的企業管理,非但ERP應用難以順利進行,其應用成果也不能得以有效的鞏固。因此,我們在ERP應用過程中,必須結合我國目前尚未實現工業化,且大多數企業又長期處於傳統、粗放管理的實際狀況,一定要立足於企業管理創新,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互爲作用。

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永恆動力,也是衡量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主要標誌。企業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首先是思想創新和觀念創新。推廣應用ERP實際上就是企業管理創新的一種具體形式。

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通過不斷的創新,從而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時期內形成獨有的,體現企業競爭優勢的,能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核心能力。對長期處於傳統、粗放狀況的我國廣大企業而言,迅速、有效的應用ERP,必將全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