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線程當中 sleep() join() yield()方法的簡單比較以及如何保護共享數據介紹

一:1.sleep()
使當前線程(即調用該方法的線程)暫停執行一段時間,讓其他線程有機會繼續執行,但它並不釋放對象鎖。也就是如果有Synchronized同步塊,其他線程仍然不能訪問共享數據。注意該方法要捕獲異常

比如有兩個線程同時執行(沒有Synchronized),一個線程優先級爲MAX_PRIORITY,另一個爲MIN_PRIORITY,如果沒有Sleep()方法,只有高優先級的線程執行完成後,低優先級的線程才能執行;但當高優先級的線程sleep(5000)後,低優先級就有機會執行了。

總之,sleep()可以使低優先級的線程得到執行的機會,當然也可以讓同優先級、高優先級的線程有執行的機會。

 

2.join()

join()方法使調用該方法的線程在此之前執行完畢,也就是等待調用該方法的線程執行完畢後再往下繼續執行。注意該方法也要捕獲異常。

 

3.yield()

它與sleep()類似,只是不能由用戶指定暫停多長時間,並且yield()方法只能讓同優先級的線程有執行的機會。

 

4.wait()和notify()、notifyAll()

這三個方法用於協調多個線程對共享數據的存取,所以必須在Synchronized語句塊內使用這三個方法。前面說過Synchronized這個關鍵字用於保護共享數據,阻止其他線程對共享數據的存取。但是這樣程序的流程就很不靈活了,如何才能在當前線程還沒退出Synchronized數據塊時讓其他線程也有機會訪問共享數據呢?此時就用這三個方法來靈活控制。

wait()方法使當前線程暫停執行並釋放對象鎖標誌,讓其他線程可以進入Synchronized數據塊,當前線程被放入對象等待池中。當調用 notify()方法後,將從對象的等待池中移走一個任意的線程並放到鎖標誌等待池中,只有

鎖標誌等待池中的線程能夠獲取鎖標誌;如果鎖標誌等待池中沒有線程,則notify()不起作用。

notifyAll()則從對象等待池中移走所有等待那個對象的線程並放到鎖標誌等待池中。

注意 這三個方法都是java.lang.Ojbect的方法!

 

void notify(): 喚醒一個正在等待該對象的線程。
void notifyAll(): 喚醒所有正在等待該對象的線程。

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

notifyAll使所有原來在該對象上等待被notify的線程統統退出wait的狀態,變成等待該對象上的鎖,一旦該對象被解鎖,他們就會去競爭。
notify他只是選擇一個wait狀態線程進行通知,並使它獲得該對象上的鎖,但不驚動其他同樣在等待被該對象notify的線程們,當第一個線程運行完畢以後釋放對象上的鎖,此時如果該對象沒有再次使用notify語句,即便該對象已經空閒,其他wait狀態等待的線程由於沒有得到該對象的通知,繼續處在wait狀態,直到這個對象發出一個notify或notifyAll,它們等待的是被notify或notifyAll,而不是鎖。

二.run()和start()
這兩個方法應該都比較熟悉,把需要並行處理的代碼放在run()方法中,start()方法啓動線程將自動調用 run()方法,這是由Java的內存機制規定的。並且run()方法必須是public訪問權限,返回值類型爲void。


三.關鍵字Synchronized

這個關鍵字用於保護共享數據,當然前提是要分清哪些數據是共享數據。每個對象都有一個鎖標誌,當一個線程訪問該對象時,被Synchronized修飾的數據將被“上鎖”,阻止其他線程訪問。當前線程訪問完這部分數據後釋放鎖標誌,其他線程就可以訪問了。

public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for(int i=0;i<10;i++)
             {
              System.out.println(" "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nable r1 = new ThreadTest();
        Runnable r2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r1);
        Thread t2 = new Thread(r2);
         t1.start();
         t2.start();
    }

  }
以上這段程序中的 i 變量並不是共享數據,也就是這裏的Synchronized關鍵字並未起作用。因爲t1,t2兩個線程是兩個對象(r1,r2)的線程。不同的對象其數據是不同的,所以r1和r2兩個對象的i變量是並不是共享數據。


當把代碼改成如下:Synchronized關鍵字纔會起作用

Runnable r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r);

Thread t2 = new Thread(r);

t1.start();

t2.start();

 

四JAVA線程的四種狀態

線程有四種狀態,任何一個線程肯定處於這四種狀態中的一種:

1) 產生(New):線程對象已經產生,但尚未被啓動,所以無法執行。如通過new產生了一個線程對象後沒對它調用start()函數之前。

2) 可執行(Runnable):每個支持多線程的系統都有一個排程器,排程器會從線程池中選擇一個線程並啓動它。當一個線程處於可執行狀態時,表示它可能正處於線程池中等待排排程器啓動它;也可能它已正在執行。如執行了一個線程對象的start()方法後,線程就處於可執行狀態,但顯而易見的是此時線程不一定正在執行中。

3) 死亡(Dead):當一個線程正常結束,它便處於死亡狀態。如一個線程的run()函數執行完畢後線程就進入死亡狀態。

4) 停滯(Blocked):當一個線程處於停滯狀態時,系統排程器就會忽略它,不對它進行排程。當處於停滯狀態的線程重新回到可執行狀態時,它有可能重新執行。如通過對一個線程調用wait()函數後,線程就進入停滯狀態,只有當兩次對該線程調用notify或notifyAll後它才能兩次回到可執行狀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