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協議(二)

  1. 行業的發展必須出現公有的協議標準
  2. 相比於OSI模型,TCP/IP協議模型更精確,集成度更高。
  3. 物理層保障數據在物理線路上傳遞
  4. 網絡層保障邏輯可達
  5. 應用層產生多種數據內容
  6. 數據鏈路層保障可靠到達嚇一跳
  7. 傳輸層保障傳輸可靠
  8. TCP/IP模型每層涵蓋了標準化的協議,通過協議去完成通信的過程。
  9. 每層需要封裝PDU,每層的PDU包含上層的數據內容
  10. 利用不同類別的協議提供不同種類的應用層服務
  11. 定義傳輸過程中的特點和提供端到端通信
  12. TCP:傳輸控制協議,提供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可靠傳輸服務
  13. UDP:用戶報文協議,提供數據傳輸過程中快速但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14. 採用可靠或不可靠的傳輸服務,根據應用層協議的特點來決定傳輸層協議
  15. 傳輸層的協議在報文頭中,封裝源端口號和目標端口號,實現源主機進程和目標主機進程之間的對等通信(端口範圍0~65535)
  16. 隨機的源端口,,通信發起方,會隨機生成一個大於1023的源端口,作爲發起端端口。
  17. 固定的目標端口,,目標端口是應用層協議固定調用的固定端口號
  18. 提供全局邏輯編址服務,提供邏輯尋址的方法
  19. 協議及其作用見下表
  20. 邏輯編址服務:通過IP協議爲網絡中的每個通行系統分配一個或多個不重複的IP地址
  21. 路基尋址服務:通過具體的IP地址,尋找到具體的目標主機
  22. 每層鏈路的協議不同,該層保障數據能逐跳的傳遞
  23. 協議及其作用見下表
  24. 每種數據鏈路層都設計尋址,不同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尋址方式不同。
  25. 應用層:通過應用層協議提供不同的服務產生出各種類別的數據
  26. 傳輸層:通過不同的協議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服務,並保障端到端的可達性
  27. 網絡層:網絡層提供邏輯上的編址和尋址,將數據包送到目標主機
  28. 數據鏈路層:保障數據能沿着鏈路一跳一跳的到達目標主機
  29. 物理層:具體關注數據在物理線路上傳遞的標準
  30. 服務端的端口號是固定的
  31. 客戶端的端口號是隨機的
  32. Protocol:TCP(6) 表示TCP的編號爲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